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唐代〕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早已是他乡之客,也不知要漂泊到何时,此时正值早秋七月,在江边小亭边送别友人,看着朦胧的月光随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流动。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我面对滚滚流淌的江水感到时光在不断流逝,本已为人生中的经常离别而伤怀,现在又看到渡口的树荫下停着你即将离去的船只。

注释

(1)早是:已是。

(2)早秋:秋天的第一个月,旧称孟秋,即阴历七月。

(3)明月带江流:指月光随着江水流动。带:连带,随着。

(4)逝川:这里指流逝的江水。

(5)津:渡口。

秋江送别二首·其一拼音版

qiūjiāngsòngbiéèrshǒu··
zǎoshìxiāngzhízǎoqiūjiāngtíngmíngyuèdàijiāngliú
juéshìchuānshāngbiéniànkànjīnshùyǐnzhōu

作品简介

《秋江送别二首·其一》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经典送别诗。此诗以"早秋"与"江月"为时空背景,前两句通过"他乡早秋"与"江流月照"的意象叠加,奠定孤清的情感基调;后两句"逝川"(化用《论语》"逝者如斯")与"离舟"相呼应,将人生别离提升至哲学高度。全诗四句三用"江"字却不觉重复,反显回环咏叹之妙,体现王勃"洗净铅华"的语言革新,对盛唐绝句有开启之功。

创作背景

唐高宗乾封三年(668),王勃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出长安,后南下入蜀。根据组诗题中“秋江”及第二首诗中“他乡”字样,这组诗或作于王勃居蜀时期。

作者介绍

王勃(650—676),字子安,初唐杰出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宏阔,一扫六朝绮靡之风,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传诵。骈文《滕王阁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才华早露,然英年早逝,渡海溺水惊悸而亡,年仅27岁。其文学实践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重要基础。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灞陵行送别

〔唐代〕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送别

〔唐代〕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送别覃孝廉

〔唐代〕韦应物

思亲自当去,不第未蹉跎。

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多。

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

州举年年事,还期复几何。

临溪送别诗

〔南北朝〕谢朓

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

叶上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荒城迥易阴,秋溪广难渡。

沫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送别得书字

〔唐代〕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