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过回乐烽

〔唐代〕李益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作品简介

《暮过回乐烽》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重在写景,报警的烽火在高大的台子上熊熊燃烧着,它与挂在西天的一抹落日余光交相辉映;后两句重在抒情,诗人巧妙地通过对比和回文等修辞手法,反映了戍边将士含辛菇苦,乐在其中的气概。此诗形象鲜明,感情炽烈,音律和美。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唐德宗建中、唐德宗贞元年间,诗人居北方与西部边塞十余年,其《从军诗序》曾自言“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这首诗是作者随部队支援前线时,黄昏时分经过回乐,看到烽火台,触景生情写下的一首反映边塞战地生活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烽火升了起来,在那有百尺多高的墩台,黄昏时候,我们从那远远的沙漠南边赶来。

从前兴兵打仗,如果到了回乐烽,应该感到回去的快乐,可是今天我们从军,却高兴的是未回。

注释

(1)百尺台:即烽火台。

(2)碛:沙漠。

全文拼音版

guòhuífēng
fēnghuǒgāofēibǎichǐtáihuánghūnyáo西lái
shízhēngzhànhuíyīngjīncóngjūnwèihuí

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以边塞诗闻名,与李贺并称"二李",《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作品慷慨悲凉,写尽戍边将士情怀。七绝尤佳,明代胡应麟推为"盛唐以下第一人"。晚年诗风转为闲适。因诗名显赫,每有新作,乐工争相谱唱。作为大历诗坛重要代表,其作品兼具盛唐气韵与中唐新变,《全唐诗》存其诗二卷,对中晚唐边塞诗发展影响深远。

李益的诗

相关推荐

暮过山村

〔唐代〕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暮归山中

〔明代〕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