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出唱三首·其二

〔两汉〕曹操

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蓩蓩。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作品简介

《气出唱三首·其二》是曹操乐府游仙组诗的第二篇。此诗以华阴山为起点,展开一场瑰丽的神仙盛会:浮云为盖的仙山、随风而来的仙人、喧阗的仙乐歌舞、驾龙乘烟的仙游队伍,最终汇聚于昆仑山西王母的金玉仙宫。诗中"鼓吹嘈嘈""玉女起舞"等动态描写,与"金止玉亭"的静态仙境相映成趣;"万岁长,宜子孙"的祝颂,则隐约透露出曹操对生命永恒与基业传承的双重期许。全诗想象雄奇,节奏明快,在汉代游仙诗的框架中注入了建安文学特有的生命力度。

创作背景

此诗与组诗其他两首同作于曹操晚年(约建安后期)。当时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但年事渐高,既有"老骥伏枥"的壮志,又生"人生几何"的忧思。诗中昆仑山、西王母等意象源自《山海经》《汉武帝内传》等神仙传说,而"宜子孙"的诉求则折射出政治家对政权延续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将宴饮歌舞的世俗欢乐融入仙境描写,这种"人神同乐"的构思,既是对汉乐府游仙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文化气度。

翻译注释

翻译

华阴山高自己也觉大,身高百丈站在浮云下。

听说仙人将从那里来,我忙出迎风雨全不怕。

吹起洞箫,弹起瑟琴,周围仿佛有香气飘洒。

备上好酒,备上歌舞,今天乐迎不含一丝假。

玉女起身歌舞已多时,乐队伴奏热烈在吹打。

仙来西北驾龙驾云烟,气氛浓郁真是美极了。

游历八方后到达昆仑,王母被围金屋玉庭下。

来者应是王乔赤松子,他们走进功德圆满家。

同饮同食快乐到黄昏,众多神仙围坐来叙话。如此聚会坚持越长久,后代子孙得益将越大。

注释

(1)华阴山:华阴县南的西岳华山。

(2)訚訚:香气浓郁的样子。一作“闾闾”。

(3)嘈嘈:热闹的声音。

(4)蓩蓩:茂盛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chūchàngsānshǒu··èr
huàyīnshānwéigāobǎizhàngyúnwéizhīgài
xiānrénláichūsuífēnglièzhī
chuīdòngxiāoqínyínyín
jiǔjīnxiāngchéngwéi
shùshíchuīcáocáo
cóng西běiláishíxiāndàoduōjiàyānchéngyúnjiàlóngmǎomǎo
áoyóunǎidàokūnlúnzhīshān西wángshénxiānjīnzhǐtíng
láizhěwéishuíchìsōngwángqiáonǎixuánzhīmén
gòngyǐnshídàohuánghūnduōjiàzuòwànsuìchángsūn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他统一北方,实行屯田制,唯才是举,奠定曹魏基业。其诗慷慨悲凉,开创“建安风骨”,代表作《短歌行》《观沧海》等气魄雄浑。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世称“魏武帝”,其文治武功与文学成就对三国历史影响深远,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又备受推崇的复合型人物。

曹操的诗

相关推荐

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腊前月季

〔宋代〕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掩耳盗铃

〔先秦〕吕不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增广贤文·其四

〔明代〕佚名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

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欺老莫欺少,欺少心不明。

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渐消。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一人有庆,兆民咸赖。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赌博。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

有儿穷不久,无子富不长。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

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依本分,贫穷不必再思量。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自家心里急,他人不知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万事皆已定,浮生空白忙。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架上碗儿轮流转,媳妇自有做婆时。

人生一世,如驹过隙。

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

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利刀割体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苗从地发,枝由树分。

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官有公法,民有私约。

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土深耕足养家。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

一字为师,终身如父。

忘恩负义,禽兽之徒。

戏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莫怨天来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

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清高。

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

路上有饥人,家中有剩饭,积德与儿孙,要广行方便。

作善鬼神钦,作恶遭天谴。

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一日春工十日粮,十日春工半年粮。

疏懒人没吃,勤俭粮满仓。

人亲财不亲,财利要分清。

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若要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

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

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

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

但求心无愧,不怕有后灾。

只有和气去迎人,那有相打得太平?

忠厚自有忠厚报,豪强一定受官刑。

人到公门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

为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命万事休。

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白水变酒卖,还嫌猪无糟。

贫寒休要怨,富贵不须骄。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

岐阳三首·其三

〔金代〕元好问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书黄子思诗集后

〔宋代〕苏轼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