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作品简介

《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全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诗人将静景活写,前两句生发出了后两句想像中的意境,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这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创作背景

《霜月》此诗作年无考,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以为艳情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翻译注释

翻译

听到了南飞的雁叫已听不到鸣蝉,百尺高楼霜华月色融合为水接天。

青女与嫦娥生来就都耐得住清冷,月中霜里看谁有姣好的身姿容颜。

注释

(1)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2)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3)楼高:一作“楼南”。

(4)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5)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6)素娥:即嫦娥。

(7)斗:比赛的意思。

(8)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全文拼音版

shuāngyuè
chūwénzhēngyànchánbǎichǐlóugāoshuǐjiētiān
qīngénàilěngyuèzhōngshuāngdòuchánjuān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霜天晓角·梅

〔宋代〕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叶飞·重九

〔宋代〕吴文英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霜叶飞·题君善祝发图

〔明代〕沈宜修

闷怀难表。西风弄,愁人踪迹颠倒。笑弃华发付凄凉,露泣芙蓉老。梦破柳烟胡蝶晓。沈吟掷镜寒云扫。世事总休休,但倩取幽窗月影,夜半留照。

憔悴,动处非狂,愁时易醉,画里人应知道。绕崖黄叶正纷纷,好共哀猿啸。落蕊楚江君莫恼。芳洲处处悲秋早。自有闲云飞伴,松月山空,桂丛烟渺。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宋代〕吴文英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霜天晓角·梅

〔宋代〕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霜叶飞·露迷衰草

〔宋代〕周邦彦

露迷衰草。疏星挂,凉蟾低下林表。素蛾青女斗婵娟,正倍添凄悄。渐飒飒、丹枫撼晓。横天云浪鱼鳞小。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辉半晌,特地留照。

迢递望极关山,波穿千里,度日如岁难到。凤楼今夜听秋风,奈五更愁抱。想玉匣、哀弦闭了。无心重理相思调。见皓月、牵离恨,屏掩孤颦,泪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