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曲江》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重游曲江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繁华消逝的深沉感慨。首联“追寻前事立江汀”点明重游主题,以“太息声”奠定全诗感伤基调;颔联借“避客野鸥”“损花微雪”的拟人化描写,暗示人事变迁与自然冷漠;颈联“疏林自觉”“春水空连”通过空寂的景物对比,强化物是人非的苍凉;尾联以“惆怅到夜”“风冷柳烟”的暮色意象收束,将历史兴亡之叹融入凄清夜景。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体现了晚唐诗歌沉郁感伤的典型风格。
重游曲江
追寻前事立江汀,渔者应闻太息声。
避客野鸥如有感,损花微雪似无情。
疏林自觉长堤在,春水空连古岸平。
惆怅引人还到夜,鞭鞘风冷柳烟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重游曲江》此诗当作于韩偓晚年唐室衰微之际。曲江作为唐代长安著名游览胜地,曾见证开元盛世的繁华,经安史之乱后逐渐荒废。韩偓身为唐昭宗朝重臣,亲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及唐王朝的日趋崩坏。诗中“追寻前事”既是对曲江往昔盛景的追忆,更是对大唐国运的哀挽。“避客野鸥”“损花微雪”等意象,暗喻诗人因避祸而漂泊的境遇,尾联“风冷柳烟”的寒凉之感,亦折射出晚唐士人对时代衰变的集体悲鸣。
翻译注释
翻译
对前事念念不忘再一次站立在曲江边,江边打鱼的人应该听到我长长叹息声。
江上的野鸥好像有感远远地避我而飞,残花微雪似乎无情无义依然纷纷飘落。
疏朗的林木依然在长长的江堤上生长,涨潮的春水依旧在古老的江岸边蔓延。
面对此情此景直到深夜依然满心惆怅,冷冷的江风像鞭鞘一样轻拂着柳枝舞。
注释
(1)江汀:江边平地。
(2)太息: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
(3)鞭鞘:鞭子末端的软性细长物,常以皮条或丝为之。亦借指鞭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赠吴国宾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重阳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重阳志感
容易东篱菊绽黄,却教风雨误重阳。
无端身世茫茫感,独上高楼一举觞。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重登科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重过何氏五首·其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重过何氏五首·其五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重阳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