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怨·花半拆

〔唐代〕温庭筠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作品简介

《遐方怨·花半拆》是温庭筠的一首闺怨词。此词以"花半开"、"雨初晴"的微妙时刻切入,通过"未卷珠帘"、"梦残闻莺"的晨起细节,展现女子怅惘的心绪。下阕"宿妆眉浅"的慵懒与"约鬟鸾镜"的精心打扮形成矛盾统一,结句"绣罗轻"的衣衫描写戛然而止,在27字中完成从外景到内心的自然过渡,体现了温庭筠善于捕捉女性心理的细腻笔触。

创作背景

《遐方怨·花半拆》此词创作于晚唐时期(约9世纪中叶),延续温庭筠为教坊乐工填词的传统。"遐方怨"作为词牌名,本就寄托远方哀思,词中"梦残"意象与"晓莺"声响的对照,既符合唐代闺怨词的创作范式,又通过"花半拆"的含蓄表达,展现了温庭筠对传统题材的意境提升,是花间词中短小精悍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正是雨后初晴的时候,花儿刚刚绽开了笑脸。珠帘尚未卷起,心中的梦境已残。怕听那清晓的莺歌,好似唱不尽的幽怨。昨夜的妆粉早已零乱,眉色浅浅如小山。且对着镜儿又梳妆,偏是清风总多情,轻轻撩起绣裙的边。

注释

(1)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者始于温庭筠。《金奁集》入“越调”。此词单调三十二字,七句四平韵,第二、四、五、七句押韵。

(2)半拆:这里指花朵半开。拆:一作“坼(chè)”,又作“折”。

(3)未卷珠帘:彩帘未开,意即尚未起床。珠帘:用珠玉所饰的帘子。

(4)宿妆:隔夜残妆。

(5)眉:一作“梅”。

(6)粉山横:指眉妆褪色,变得浅淡。古代女子修饰容颜以粉敷面,以黛画眉。黛眉变浅,露出白色的粉底,因称“粉山”。

(7)约鬟:即束发为鬟髻,未嫁少女多用此发型。约,缠束。鬟,古人把盘为环形的发髻称为鬟。

(8)绣罗:这里指绣花罗裙。

全文拼音版

xiáfāngyuàn··huābànchāi
huābànchāichūqíngwèijuǎnzhūliánmèngcánchóuchàngwénxiǎoyīng宿zhuāngméiqiǎnfěnshānhéngyuēhuánluánjìngxiùluóqīng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遐方怨·帘影细

〔五代〕顾夐

帘影细,簟文平。象纱笼玉指,缕金罗扇轻。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

凤箫歇,镜尘生。辽塞音书绝,梦魂长暗惊。玉郎经岁负娉婷,教人争不恨无情。

遐方怨·红绶带

〔五代〕孙光宪

红绶带,锦香囊。为表花前意,殷勤赠玉郎。此时更自役心肠,转添秋夜梦魂狂。

思艳质,想娇妆。愿早传金盏,同欢卧醉乡。任人猜妒恶猜防,到头须使似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