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明月之夜,月光犹如霜雪般皎洁;次句写明月之夜的耳闻及目睹,表达了诗人望乡的深情及心中的哀怨;末两句写北雁南飞,诗人欲将愁绪寄托给南飞的鸿雁,鸿雁却去不了诗人的家乡,体现了诗人思乡情切,愁心难解。全诗意境浑成,含蕴不尽,风格沉郁苍凉。
天边
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
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屈大均是明末诸生,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削发为僧,云游四方,浪迹天涯。诗人游历各地,来到塞上时,月下闻笳,天边见雁,不能不想念远在南方的故园,因而有《天边》此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天边遥远的皓月洒下霜雪般的清光,夜夜军营哀怨的胡笳倾吐望乡愁肠。
我想把满怀愁绪寄托给南飞的鸿雁,只怕鸿雁不能够随着秋风飞过衡阳。
注释
(1)迥:远。
(2)霜:指月光。用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意。
(3)哀笳:哀怨的军中吹笳声。
(4)怨望乡:望乡之怨,言不能回乡的痛楚之情。
(5)鸿雁:古代以为传递书信的飞鸟。
(6)衡阳:即今湖南省衡阳市。市南有衡山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到此峰则回头向北。
全文拼音版
天边
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
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作者介绍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岭南三大家"之首。少逢国变,曾参与抗清活动,后削发为僧,中年还俗。其诗慷慨激昂,多写家国之痛与民族气节,《壬戌清明作》《鲁连台》等作品沉郁苍劲。亦工词与散文,著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等。诗风继承楚骚传统,兼具李白之豪与杜甫之沉,在清初诗坛独树一帜,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代表了明遗民文学的最高成就。
屈大均的诗
相关推荐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七月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哀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
天竺中秋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天平山中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
天净沙·江亭远树残霞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天姥岑望天台山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
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