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表现了作者被贬谪的怨愤和归期难测的愁情。首联点题,隐含了对执政者为所欲为的怨愤之情;颔联托讽,委婉地批评了唐玄宗的偏听偏信;颈联笔锋一转,由眼前的离别悬想济州的风土情况;尾联表示自己负罪不轻,远愁邈无归期。全诗用笔曲折委婉,慨叹遥深。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王维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及第,授太乐丞一职,然入仕仅数月就因“黄狮子案”获罪被贬济州司仓参军。王维入仕踌躇满志,但仅数月就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这首诗是王维赴济州前的留别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官职卑微容易获罪,被贬谪到了济水之南。
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按照法度执法,英明的君主能够洞察我的心意。
百姓街巷散落在被济水浸润的岸边,市井近海,云层浓深。
即使有归来的日子,恐怕到时候我们各自感伤年岁增长,鬓发变灰白。
注释
(1)题注:一作“被出济州”。
(2)微官:小官。晋欧阳建《临终诗》:“咨余冲且暗,抱责守微官。”获罪。《尚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3)济川:济水,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河流之一,后被黄河夺道,济水上游成为黄河支流,而济水中下游已难觅踪影。
(4)阴:水南为阴。
(5)执政:掌握国家大权的人。《左传·襄公十年》:“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持法:执法。《汉书·黄霸传》:“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
(6)明君: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7)照:一作“无”。
(8)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也用来泛指民间。
(9)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流沿岸。
(10)井邑:市井,城镇。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唐杜甫《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11)海云深:近海云气浓重。
(12)归来:指回到京城。
(13)各:一作“多”。
(14)年鬓:年龄与鬓发。这里指随着年龄增长鬓发变灰白。南朝梁萧子范《到临贺王府笺》:“老少异时,盛衰殊日,虽佩恩宠,还羞年鬓。”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渐下云间鴈,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初见嵩山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初赴明州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初春济南作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戏题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