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胜传》是清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读陈胜传》采用了以史述史的方式,就表面来看,完全是历史的复述,所谓无一字无来历,而诗人本身并没有多加评述和议论。但他突出了陈胜以普通平民而称雄天下以及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倘若结合屈大均本人深处困厄而心系古国的处境来看,可知此诗的意图正是借古人自励,并表现了强烈的抗清意识。
读陈胜传
闾左称雄日,渔阳谪戍人。
王候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列了《陈涉世家》,首先肯定了陈胜推翻暴秦的历史作用,并称赞了他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精神。对于投身抗清活动的诗人屈大均,在这篇史传中发现了与自己思想的共鸣之处,遂写下了《读陈胜传》这首五律。
翻译注释
翻译
贫民出身的陈胜起兵称雄的时候,不过是被遣发到渔阳守边的人。
成为王侯难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吗?砍树木为兵器,举旗杆为旗帜,足可以消灭暴秦。
正义唤醒了陈胜这样豪杰,先制造声势,假托鬼神。
为(汉高祖刘邦)扫清道路,陈升居功第一位,汉朝的将领中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
注释
(1)陈胜传:指《史记·陈涉世家》。
(2)闾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贫民。
(3)渔阳: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4)谪戍:被发遣防守边疆。
(5)宁:岂。
(6)竿木:指起义,语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7)仗:依仗。
(8)驱除:指为汉高祖的成功扫清了道路。
(9)伦:比。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屈大均的诗
相关推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读陆放翁集四首·其一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读严子陵传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读书
老去有馀业,读书空作劳。
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
久静能忘病,因行得出遨。
胡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
读书山雪中
前年望归归不得,去年中途脚无力。
残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堕眼前。
东家西家百壶酒,主人捧觞客长寿。
先生醉袖挽春回,万落千村满花柳。
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
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妆山川。
人言少微照乡井,准备黄云三万顷。
何人办作陈莹中,来与先生共炊饼?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读曲歌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