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宋代〕苏轼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作品简介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是苏轼的组词作品《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中的第三首,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创作背景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这组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缫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

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捣成粉末用来果腹。我关切地询问老翁:豆类作物何时能成熟?

注释

(1)檾:同“苘”,俗称青麻。

(2)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

(3)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

(4)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藜:植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成的手杖。

(5)捋:脱下物体表面的东西。

(6)青:指新麦。

(7)麨:用麦子制成的干粮。

(8)软:俗称以酒食相慰劳。

全文拼音版

huànshā··céngcéngqǐngguāng
céngcéngqǐngguāngshuíjiāzhǔjiǎncūnxiāngjiāoluòniáng
chuíbáizhàngtáizuìyǎnluōqīngdǎochǎoruǎnchángwènyándòushíhuá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