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此诗是唐代诗人阴行先的一首重阳登高应和之作。诗中描绘了重阳时节的秋景,以“风蝉”“霜雁”“红叶”“紫菊”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而绚丽的秋日画卷。尾联“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借用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张燕公(张说)的赞誉,又暗含自谦之意。全诗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五言排律的典型风格。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阴行先为张说(张燕公)妹婿,曾随张说在相州任职。张说为当时文坛领袖,常与僚属唱和。重阳节时,张说登高赋诗,阴行先遂作此诗以和。诗中“桓公座”喻指张说的宴席,“孟嘉才”则借东晋名士孟嘉自比,表达对张说的敬仰及自身才学不足的谦逊。
翻译注释
翻译
重阳佳节刚刚到来,九月的葭灰正从律管中飘飞。
萧瑟秋风里传来寒蝉孤鸣,长空中雁阵成行向南而归。
山间棠梨飘落片片红叶,江岸秋菊绽放紫色芳菲。
今日在张公的筵席之上,惭愧我才疏难比孟嘉风雅之最。
注释
(1)启节:古代使臣出行,执节以示信。后因谓侍从引驾或高级官吏起程为“启节”。
(2)无射正飞灰:古代用律管测节气,无射为十二律之一,对应农历九月,飞灰指葭灰从律管中飞出,标志节气变化。
(3)桓公座:借东晋桓温宴集宾客的典故,此处指张说主持的重阳宴席。
(4)孟嘉:东晋时大将军桓温的参军。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辀。
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
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和王中丞闻琴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气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和新乡二十一弟华严水亭二首·其一
渚蒲淅淅风犹急,岸柳纤纤雨尚余。
栖鹭宿鸥浑去尽,泝溪还有两三鱼。
和秦太虚梅花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馀香还畀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