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品简介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名篇,以恢弘意象抒写戍边将士的壮志豪情。前两句"青海雪云"与"孤城玉关"的千里对举,构建出苍茫的战争背景;后两句"黄沙穿甲"的惨烈与"不破不还"的决绝,在生死考验中迸发英雄气概。全诗以"暗-望-穿-破"为动作链条,语言凝练如金石交鸣,将个人命运与国家使命高度统一,体现盛唐边塞诗"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气象。

创作背景

《从军行》此诗作于开元年间(713-741年)王昌龄游历河西时。时值唐与吐蕃争夺青海、西域,"楼兰"借指吐蕃据点。诗中"金甲穿沙"的细节源自真实战况(敦煌出土唐代铠甲多有磨损),其"终不还"的誓言影响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今甘肃阳关遗址博物馆将此诗与《出塞》并列为边塞诗双璧。

翻译注释

翻译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1)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2)长云:层层浓云。

(3)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4)孤城:即玉门关。

(5)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6)破:一作“斩”。

(7)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8)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全文拼音版

cóngjūnxíng
qīnghǎichángyúnànxuěshānchéngyáowàngménguān
huángshābǎizhàn穿chuānjīnjiǎlóulánzhōnghuán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从登香炉峰

〔南北朝〕鲍照

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

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

罗景蔼云扃,沾光扈龙策。

御风亲列涂,乘山穷禹迹。

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峰壁。

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

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

谷馆驾鸿人,岩栖咀丹客。

殊物藏珍怪,奇心隐仙籍。

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萧瑟生哀听,参差远惊觌。

惭无献赋才,洗污奉毫帛。

从军诗五首·其四

〔两汉〕王粲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从军

〔唐代〕刘庭琦

朔风吹寒塞,胡沙千万里。

阵云出岱山,孤月生海水。

决胜方求敌,衔恩本轻死。

萧萧牧马鸣,中夜拔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