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宋代〕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花圃在绿柳翠竹包围之中,茅屋和长满水草的池塘相接。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打开屋门,惊动了屋檐下的燕子。从池塘中取水,舀起了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

因为地方偏僻,虽然已是春色满野,但仍然十分宁静。人闲自然感到时光过得从容不迫。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山里的鸟儿忽然停止了鸣叫,一会儿飞去,一会儿又相随人后。

注释

(1)藏:遮掩。

(2)花坞:四周高起中间凹下的花圃。

(3)茅茨:茅屋的房顶。亦指茅屋。茨,用茅草或芦苇盖房子。

(4)草池:长满水草的池塘。

(5)汲水:从井里取水。这里泛指到江河湖塘打水。

(6)日更迟:感到日子更长。《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春日的白天渐渐变长了。更,一作“自”。

(7)飞起:一作“飞走”,谓飞去。

山居拼音版

shān
liǔzhúcánghuāmáojiēcǎochí
kāiménjīngyànshuǐér
chūnyóujìngrénxiángèngchí
shānqínzhùfēiyòuxiāngsuí

作品简介

《山居》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浙东山野的美丽景色:人与鱼、鸟为邻,出入门口,常惊动巢居于柴扉上的燕子,打水也会舀入鱼儿。由于没有人事纷扰,因而“人闲”,感到“春犹静”“日更迟”,有闲暇自得、超然尘外之意。此诗意在表现山居生活的静谧萧散,侧重又在写静中之美,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涵着活泼的生机,充溢着野逸的情趣。全诗动静得宜,疏淡有致,景物富于变化,意蕴丰富、深刻。

创作背景

徐玑出生、成长并一直生活在松台山旁。松台山虽处城中,与闹市不远,却是处清幽所在。山边多古树、甘泉,人迹罕至,只有僧人、隐士在此建草堂隐居。徐玑喜欢清幽,常与隐士有交往,因此他的诗歌多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幽居山中的闲适自在的生活,给仕途失意的徐玑以精神上的安慰。《山居》此诗即为徐玑闲居松台山所作,体现了他忘却时事的淡泊心境。

作者介绍

徐玑(1162—1214),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自其父时移居永嘉(今浙江温州)。历官建安主簿,龙溪丞,武当、长泰令。诗以清苦为工。与徐照、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与叶适、杨万里游。亦工书法。有《二薇亭集》。徐玑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山居

〔明代〕郭文

小楼凉气满,独坐解馀醺。

野外烟光合,虹边雨势分。

渡舟喧过客,渔网晒斜曛。

何处青山寺,钟声出白云。

山居

〔宋代〕释元肇

山寺偏宜夏,游尘不染苔。

烟光收迥野,江影上层台。

竹笋侵崖出,藤花借树开。

幽禽如解意,飞去又飞来。

山居

〔宋代〕蔡槃

急雨开新霁,薰风献嫩凉。

苔花停画壁,云叶护书床。

枕上清风细,诗中雅兴长。

地偏人到少,幽鸟语新篁。

山居

〔明代〕李延兴

小斋清坐校韦编,水碧山青照几筵。

窈窕虚窗云入屋,苍茫平野草浮烟。

阶前村妪舂黄米,门外溪童卖白鲜。

欲赋紫芝招隐士,鹤书先寄陇云边。

山居

〔宋代〕林尚仁

帝城花锦地,让与市人居。

万事不到耳,一贫唯读书。

扫床留月宿,种药带云锄。

未晚多先醉,为官恐不如。

山居

〔宋代〕连文凤

无名亦无利,非隐又非仙。

逐兽机心息,闻禽野性便。

俗淳犹近古,人老不知年。

此是山居乐,山中别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