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燕

〔元代〕乃贤

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作品简介

《京城燕》是元代文学家迺贤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感怀于燕子在京城停留时间太短而作。上六句写燕子三月底飞来时候的情况,中间两句写燕子立秋南归,结尾四句联想人间的荣华也和燕子居京华一样。作者以京城燕自喻,感叹人世变化无常、韶华易逝,抒发了自己飘摇宦海、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全诗纯用白描刻画燕子情态,状物功力深厚。

创作背景

关于《京城燕》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作者自注云:“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这是说因京师气候较冷,燕子在三月底才飞来,刚立秋就飞走了,其间为时不长。引起诗人对于人间荣华难久的感慨,因而作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三月的北京城有些寒冷,燕子刚刚来的时候还怕清晨的寒气。

河岸的柳树刚刚发芽,冰还没有完全融化,墙角的杏花有小小的骨朵。

主人家的帘幕重重地下垂,燕子衔着泥在屋檐间飞翔。

燕巢还没有建稳,井旁的梧桐叶子就落了,燕子又翩翩地向南方飞去。

您看那旧时王谢家族堂前楼阁,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卷着珠帘。

海棠盛开在春雨过后的晴天,芙蓉开放时是秋天降霜的时节。

注释

(1)怯清晓:怕清晨的寒气。清晓,清晨。

(2)托巢:犹言筑巢依托。

(3)井桐坠:井旁的桐叶落了,意思是时至深秋了。“井桐”一作“梧桐”。

(4)王谢:指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王导,字茂弘,先事元帝,后辅明帝,又受明帝遗诏辅成帝,历事三朝,官至太傅。谢安,字安石,简文帝时官至吏部尚书,孝武帝时拜为太保,死后追赠太博。王谢二人和他们的子孙,都官位显赫,居处豪华,故言“旧时王谢多楼阁”。但到了齐梁时期,王谢的后代相继沦为平民,旧时楼阁也都变得冷落了,故引出下一句“青琐无门卷珠箔”。

(5)青琐:本为汉时宫门名,因其门刻为连琐纹状,又以青色涂之,故得名。这里以青琐门指代王谢楼阁。

(6)无尘:意指无人居住。

(7)珠箔:用珠子串成的门帘。这两句取意于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是说海棠盛开在春雨过后的晴天,而芙蓉开放时恰值降霜时节。诗人以此自然现象暗喻人世间也自有盛衰变化情形,流露出悲观情绪。春雨晴:春雨过后的晴天。

全文拼音版

jīngchéngyàn
sānyuèjīngchénghánqiāoqiāoyànzichūláiqièqīngxiǎo
liǔruòbīngwèixiāoqiángjiǎoxìnghuāhóngèxiǎo
zhǔjiāliánzhòngzhòngchuíxiánqínquèxiàngyánjiānfēi
tuōcháowèiwěnjǐngtóngzhuìpiānpiānyòuxiàngtiānnánguī
jūnjiànjiùshíwángxièduōlóuqīngsuǒchénjuǎnzhū
hǎitánghuāwàichūnqíngróngshàngqiūshuāngbáo

作者介绍

乃贤(生卒年不详),字易之,号河朔外史,元南阳人,葛逻禄氏。不喜禄仕,能文,长于歌诗。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人目为江南三绝。顺帝至正间,以荐为翰林编修。有《金台集》、《海云清啸集》。

乃贤的诗

相关推荐

京兆府新栽莲

〔唐代〕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京还赠张维

〔唐代〕孟浩然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宋代〕仲殊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唐代〕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