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将过金陵》是清代诗人龚鼎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写陈后主和晋伐吴的历史典故,故而引起诗人亡国的倚槛春愁。后两句点题“上巳”,并写大好江山千古长存,六代王朝都一去不复返,以表达亡国之痛。这首诗才气飘逸,苍秀蕴藉,绵邈哀婉。
上巳将过金陵
倚槛春愁玉树飘,空江铁锁野烟销。
兴怀何限兰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金陵,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建都于此。隋唐以后,政治中心往北转移,自刘禹锡《石头城》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起,金陵几乎成了咏史怀古的一个专题。《上巳将过金陵》这首诗是作者于阴历三月三日过金陵,触景生情,创作的一首诗。是为抒写作者的幽怨暗恨,兴亡之感,但不止于吊古,更有伤今的寓意在。
翻译注释
翻译
倚靠着栏杆,听着陈后主制作的《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晋伐吴的大战场景以烟消云散。
心里怀着无线的亡国之感,但是大好江山依然千古长存,而六代王朝已一去不复返了。
注释
(1)上巳:古代以阴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旧俗此日在水边洗涤污垢,祭祀祖先,称“修禊”。
(2)玉树:六朝时陈后主建都金陵,沉迷声色,不理政事,曾作《玉树后庭花》这首舞曲,时人以为亡国之音。
(3)空江铁锁:晋武帝命王浚伐吴,吴以铁链锁江截之。王浚作大筏,用火炬烧毁铁锁,战船直抵石头城下,吴主孙皓降,吴亡。
(4)兰亭:在今浙江绍兴。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谢安等四十一人于三日在此集会“修禊”。
(5)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上京即事五首·其五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上京即事五首·其一
大野连山沙作堆,白沙平处见楼台。
行人禁地避芳草,尽向曲阑斜路来。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上京即事五首·其四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上元应制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上梅直讲书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上元夜六首·其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