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
汉江水向着天边奔腾东流,巴蜀边塞的群山延绵着万里秋色。
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
重阳节刚过,我病体初愈,独对一枝残菊,心中涌起无限哀愁。
注释
(1)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2)汉江:长江最大支流,流经陕西湖北。
(3)巴塞:指巴蜀地区的边关要塞。
(4)不胜愁:承受不住的愁绪。
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
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
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
汉江水向着天边奔腾东流,巴蜀边塞的群山延绵着万里秋色。
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
重阳节刚过,我病体初愈,独对一枝残菊,心中涌起无限哀愁。
(1)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2)汉江:长江最大支流,流经陕西湖北。
(3)巴塞:指巴蜀地区的边关要塞。
(4)不胜愁:承受不住的愁绪。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诗人陈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重阳节后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病中感时的愁绪。前两句以壮阔的汉江秋色为背景,后两句转入个人病起观菊的细腻感受,形成强烈的大小对比。全诗仅28字,却将时空的苍茫与生命的脆弱完美融合,体现了唐代绝句"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九月十日即事》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时值重阳节后(九月十日)。唐代重阳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而诗人因病未能参与,病愈后见残菊而感怀。诗中"汉江"表明写作地点在湖北襄阳一带,"巴塞连山"则暗示安史之乱后边塞未靖的社会背景。诗人借"残菊"意象,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隐含着对大唐盛世不再的忧思。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