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品简介

《画》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以精炼的笔触描绘一幅山水花鸟画的逼真意境。首句“山有色”从视觉切入,次句“水无声”以听觉反衬画作的静默特质;后两句通过“花还在”“鸟不惊”的违反自然规律之笔,揭示艺术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全诗20字中暗含远近视听的多维对比,以悖论式表达深化“画似真而实幻”的哲思,展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禅意美学。

创作背景

《画》此诗创作时间不详,当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约750年后)所作,正值其水墨画艺术与禅宗思想高度融合的阶段。唐代绘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成熟,促使诗人以诗解画、以画入诗。诗中“无声”“不惊”的静观体验,既是对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论的呼应,亦折射出诗人“色空不二”的佛学领悟,成为题画诗与禅意诗的经典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春去:春天过去。

(3)惊:吃惊,害怕。

全文拼音版

huà
yuǎnkànshānyǒujìntīngshuǐshēng
chūnhuāháizàirénláiniǎojīng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