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子》是唐代诗人李白(一说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送别畅饮,可见诗人与友人的忘形之态。颔联写阳春美景,正宜醉心。颈联进一层临别劝酒赠鞭,一片慰情。尾联悬想友人到家时正逢月圆,更表现出羡慕欣悦的送人之情。全诗通俗和工丽结合,真情与想象相融,感情明快略带怅惘,真挚感人。
送杨子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送杨子》这首送别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三十岁初上长安时期。所送者不知何人,可能是作者新交的朋友,远游京城不遇而暂且返回故乡。其人未受特别的摧折,而李白又正当意气风发的盛年,所以此诗别而不伤。一说,此诗为岑参居长安期间,在渭城为友人杨子送行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在渭城边的酒家尽情饮酒,甘愿喝得大醉还不肯睡去。
朵朵雪白的梨花在树上竞相开放,柳树枝叶茂密像是笼上了一层烟雾。
不忍离别,还要为你添上一壶美酒。临别时赠给你一根马鞭,祝你一路顺风。
看着你向颍上去,想必你到家时月亮会由新月变成圆月。
注释
(1)杨子:作者友人,生平不详。子,对人的敬称。
(2)耐醉眠:甘愿大醉。耐,甘愿,值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耐,犹宜也,称也,配也。”
(3)杨叶:一作“柳叶”。
(4)临岐:临别。岐,岔路口,分手处。
(5)赠马鞭:以示激励。
(6)到家圆:谓到家恰值月中,月亮正圆。亦暗寓与家人团圆之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岑参的诗
相关推荐
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怨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
世味知公最饱谙,百年清德亦何惭。
柏台藩省官非左,江汉滇池道益南。
绝域烟花怜我远,今宵风月好谁谈。
交游若问居夷事,为说山泉颇自堪。
送人宰吴县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
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