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秋思四首》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描述作者流寓京师以来的景况及种种感慨。全诗多寒苦语、颓废语,亦多愤激语、孤傲语,怆人心神,又景中寓意,景中含情,意蕴丰富,感情真切。
都门秋思·其一
楼观云开倚碧空,上阳日落半城红。
新声北里回车远,爽气西山拄笏通。
闷倚宫墙拈短笛,闲经坊曲避豪骢。
帝京欲赋惭才思,自掩萧斋着恼公。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黄景仁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入京,虽赴召试,取二等,充武英殿书签官,与家人暂得团聚,但“以家室累大困”,家人亦深受连累,“差免作流民”,家境日益困顿,心情极为悲苦。这组诗当作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当时作者收入不足以供衣食之需,深感居大不易,有感而作此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楼观之前的云彩打开飘荡在碧蓝的天空之上,上阳宫前的夕阳落下时的霞光映红了半座城池。
掉转车头听赏响彻北里的新颖美妙的乐音,在官时怀着闲情雅兴拄笏西山。
郁闷地倚靠着宫墙吹起短笛,空闲时经过不用骑着名马走街串巷。
想在帝京吟诗作赋但惭愧自己缺乏才思,自己掩闭寺门以免扰乱我心曲。
注释
(1)上阳:上阳城是西周初年姬姓的重要封国之一虢国都城的名字,遗址在今河南三门峡。
(2)回车:掉转车头。《三国志·魏志·陈矫传》:“‘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
(3)爽气西山拄笏通:拄笏西山,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世说新语》下卷上《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4)萧斋:唐张怀瓘《书断》:“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后人称寺庙﹑书斋为“萧斋”。恼公:犹言扰乱我心曲。另,李贺曾写《恼公》一诗,此诗用意注家说法不一,王琦谓“盖狭斜游戏之作”。后多用以指代冶游艳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景仁的诗
相关推荐
都门秋思·其四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
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
一梳霜冷慈亲发,半甑尘凝病妇炊。
为语遶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都门秋思·其二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一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都门秋思·其三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其一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其二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都中怀竹隐徐渊子直院
手携漫刺访朝官,争似沧洲把钓竿。
万事看从今日别,九原叫起古人难。
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
多谢天公怜客意,霜风未忍放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