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当年携众戏人夜登卧龙山赏雪宴饮的情景。雪中醉饮,加以寒冽的清唱与幽幽的洞箫,这本身就是一种清幽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描写雪后的山中景色出神入化,烘托出了雪之大、天之寒,构思奇警,别有情趣。
龙山雪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天启六年(1626)十二月雪后的一天,张岱与女戏人在绍兴城内卧龙山西岗的城隍庙山门赏雪。直至三更,张岱等人才分头而归。马小卿等从上城隍庙左,下百步街相抱着滚下山,张岱则坐着一辆小车,拖着满身冰凌回去。中年以后,张岱遭遇了国破家亡的变故,为躲避战火,他被迫隐居西白山。回想五十年来的经历,当年的繁华靡丽就好像一场大梦,于是他追忆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翻译注释
翻译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深。傍晚天气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着。
洁白的雪把群山都覆盖起来了,就连月亮都显不出光亮,满眼只有雪的白色。坐得越久越冷,老仆把酒送来,我勉强举起大杯子喝完来抵抗寒气,酒气升起,但又被周围积雪的寒意冻住了,我竟然也没有喝醉。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伴奏,声音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几乎听不到。
三更时分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滚落下去,一直到山脚下,站起来后满身是雪。我拖着满身的冰凌,坐着一辆小车回去了。
注释
(1)天启六年:1626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2)霁:雨雪停后天晴。
(3)龙山:即卧龙山,在绍兴府城中,盘旋回绕,形如卧龙,故名。
(4)城隍庙:绍兴府城隍庙“在卧龙山西南之巅。神为唐初越州总管庞玉,从太宗力战有功,出任越州,威望甚著,惠泽在民。及卒,邦人怀之,祀为城隍神”(《越中杂识》)。城隍,道教所传守护、保佑城池的土地神。人们祭祀它,多为祷雨,求福、禳灾。
(5)山门:庙宇的大门。
(6)李岕生、高眉生:俱属作者家中所蓄“梯仙班”声伎。
(7)王畹生:属“吴郡班”艺人、名妓玉燕之妹。善画兰。
(8)马小卿、潘小妃:同属作者家“苏小小班”艺人。
(9)侍:服侍,侍候。
(10)薄:逼近。
(11)呆:特别地。
(12)清冽:寒冷。
(13)苍头:汉代奴仆多裹苍头巾,故以此代指奴仆。
(14)觥:古代一种兽角制的酒器。
(15)敌:抗,抵御。
(16)冉冉:上升。
(17)欱:吸吮。
(18)三鼓:三更时分。
(19)山趾:山脚。
(20)羊头车:一种独轮小车。明姜南《瓠里子笔谈·羊头车》:“自镇江以北,有独轮小车,凡百乘载皆用之。一人挽之于前,一人推之于后,虽千里亦可至矣。谓之羊头车。”
(21)冰凌:积聚的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岱的诗
相关推荐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龙虎台应制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两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龙赋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无已,则常至乎害己,而未始至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
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龙湖
龙湖一云龙潭,去麻城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得存。突兀一拳,中央峙立,青树红阁,隐见其上,亦奇观也。
潭右为李宏甫精舍,佛殿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
余本问法而来,初非有意山水,且谓麻城僻邑,常与孱陵、石首伯仲,不意其泉石幽奇至此也。故识。癸巳五月五日记。
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龙冈漫兴五首·其一
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春山卉服时相问,雪寨蓝舆每独游。
拟把犁锄从许子,谩将弦诵止言游。
龙冈漫兴五首·其二
旅况萧条寄草堂,虚檐落日自生凉。
芳春已共烟花尽,孟夏俄惊草木长。
绝壁千寻凌杳霭,深崖六月宿冰霜。
人间不有宣尼叟,谁信申枨未是刚。
龙冈漫兴五首·其五
归与吾道在沧浪,颜氏何曾击柝忙?
枉尺已非贤者事,斩轮徒有古人方。
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藓春应遍石床。
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
龙保帖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