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深。傍晚天气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着。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洁白的雪把群山都覆盖起来了,就连月亮都显不出光亮,满眼只有雪的白色。坐得越久越冷,老仆把酒送来,我勉强举起大杯子喝完来抵抗寒气,酒气升起,但又被周围积雪的寒意冻住了,我竟然也没有喝醉。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伴奏,声音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几乎听不到。
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三更时分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滚落下去,一直到山脚下,站起来后满身是雪。我拖着满身的冰凌,坐着一辆小车回去了。
注释
(1)天启六年:1626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2)霁:雨雪停后天晴。
(3)龙山:即卧龙山,在绍兴府城中,盘旋回绕,形如卧龙,故名。
(4)城隍庙:绍兴府城隍庙“在卧龙山西南之巅。神为唐初越州总管庞玉,从太宗力战有功,出任越州,威望甚著,惠泽在民。及卒,邦人怀之,祀为城隍神”(《越中杂识》)。城隍,道教所传守护、保佑城池的土地神。人们祭祀它,多为祷雨,求福、禳灾。
(5)山门:庙宇的大门。
(6)李岕生、高眉生:俱属作者家中所蓄“梯仙班”声伎。
(7)王畹生:属“吴郡班”艺人、名妓玉燕之妹。善画兰。
(8)马小卿、潘小妃:同属作者家“苏小小班”艺人。
(9)侍:服侍,侍候。
(10)薄:逼近。
(11)呆:特别地。
(12)清冽:寒冷。
(13)苍头:汉代奴仆多裹苍头巾,故以此代指奴仆。
(14)觥:古代一种兽角制的酒器。
(15)敌:抗,抵御。
(16)冉冉:上升。
(17)欱:吸吮。
(18)三鼓:三更时分。
(19)山趾:山脚。
(20)羊头车:一种独轮小车。明姜南《瓠里子笔谈·羊头车》:“自镇江以北,有独轮小车,凡百乘载皆用之。一人挽之于前,一人推之于后,虽千里亦可至矣。谓之羊头车。”
(21)冰凌:积聚的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