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梅》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边塞孤梅为意象,抒写征戍之苦与边地荒凉。首联“天山路傍一株梅”点出边塞梅树的孤独境遇;颔联“昭君已殁汉使回”化用王昭君典故,暗示和亲政策失败后战事依旧;颈联“日夜风吹满陇头”以风沙陇水为衬,展现边梅的顽强生命力;尾联“此花若近长安路”通过长安与边塞的对比,深化了戍边将士被遗忘的悲凉主题。全诗语言质朴劲健,意境苍茫辽阔,在咏物中寄寓深沉的历史感慨。
塞上梅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塞上梅》此诗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时西北边患不断,戍边将士长期征战。王建曾任陕州司马,对边塞生活有深切了解。诗中“天山路”实指西北边陲要道,“昭君已殁”暗指历代和亲政策未能根本解决边患。“前后征人惟系马”的描写,既展现边梅实际功用——供征人系马歇息,更隐喻戍边将士如孤梅般在荒凉环境中坚守的命运,反映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天山路旁边的一棵梅花,年年花开花落于黄云之下。
昭君已死,汉朝使者回归,古往今来的征人只有拴马才略驻足。
日夜风吹,梅花飘满了整个陇头,还随着陇水东西漂流。
这花如果生长在长安的道路旁,早就被豪贵据为己有,青年人想攀折花枝也不可能了。
注释
(1)殁:死。
(2)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3)九衢: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上赠王太尉
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
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
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
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
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塞下曲
万骑从天下,边人拭目看。
长城无限窟,饮马一时干。
塞上曲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塞鸿秋·凌歊台怀古
凌歊台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
望夫山下乌江渡,是八千子弟思乡去。
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青山太白坟如故。
塞外杂咏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将飞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