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咏史组曲,共二首。这两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两曲都采用对比手法,前曲以凄清景象和繁华盛事对比,后曲以普通百姓和帝王将相对比。语言凝炼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前曲典雅工巧,代表了张可久散曲的特色;后者不避口语,畅达泼辣,几近俚语,脱口而出,妙语天成,体现了“曲野”的本色精神。
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张可久一生坎坷,虽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浑浊的政坛让他越发感觉到到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微弱,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有多么不现实,因作《卖花声·怀古》此怀古散曲以抒感慨。
翻译注释
翻译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
(1)阿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阿房宫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
(2)金谷名园:金谷园遗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异常奢侈豪华。
(3)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北部的运河堤。
(4)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江苏扬州)事。
(5)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6)美人自刎乌江岸:言楚汉相争时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被汉军围困。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边自刎而死。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
(7)战火曾烧赤壁山:言三国时曹操惨败于赤壁。公元208年,周瑜指挥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军。
(8)将军空老玉门关:言东汉班超垂老思归。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见《后汉书·班超传》。
(9)秦汉:泛指历朝历代。
(10)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可久的诗
相关推荐
折桂令·寄远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
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凭阑人·春日怀古
铜雀台空锁暮云,金谷园荒成路尘。转头千载春,断肠几辈人。
潘妃曲·一点青灯人千里
一点青灯人千里。锦字凭谁寄?雁来稀,花落东君也憔悴。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绿幺遍·自述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
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落梅风·楼台小
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
知不知对春思念他,倚栏杆海棠花下?
满庭芳·耕
耕田看书,一川禾黍,四壁桑榆。庄家也有欢娱处,莫说其余。
赛社处王留宰猪,劝农回牛表牵驴。还家去,蓬窗睡足,一品待如何?
普天乐·愁怀
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
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昨日颜如渥丹,今朝鬓发斑斑。恰才桃李春,又早桑榆晚。断送了古人何限,只为天地无情乐事悭,因此上功名意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