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秀实田家行》是宋代诗人王庭珪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八句写旱中得雨,农家欢喜,接着写农民尽管辛劳备尝,还是甘愿将所获粮食“先输官仓足兵食”,支援前方将士抗金复国;后八句通过回顾历史,借用典故,抒发胸臆,以讽刺那些苟且偷安、主张妥协和谈的大臣,反映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对恢复国土的乐观情绪。全诗前后部分两相比照、互为映衬,效仿白居易诗歌“卒章显其志”的手法,暗含讽谕。
和周秀实田家行
旱田气逢六月尾,天公为叱群龙起。
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
向来辛苦躬锄荒,剜肌不补眼下疮。
先输官仓足兵食,馀粟尚可瓶中藏。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
便令壮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咸池洗日当青天,汉家自有中兴年。
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帐无忧方熟眠!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和周秀实田家行》此诗大约写于绍兴十年(1140)七月初。这年五月金兵南下,六月,攻顺昌,为刘锜军所败;攻石璧寨,为吴璘军所败;攻京西,为岳飞军所败;攻淮东,为韩世忠军所败闰六月,岳飞军破金兵于颖昌府,克淮宁府,张俊军克亳州,韩世忠军克海州。
而王庭珪做过茶陵丞等小官。因为坚持直道而行,和上司不合,同时看到时世的危机四伏,于是“学道著书,若将终焉。”(见周必大所作《行状》)。此诗即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旱田生气正逢六月末尾,上天为此叱责群龙起雨。
连夜作雨人们得遇丰年,老婆吃饱饭孩子更欢喜。
向来辛辛苦苦亲身开荒,剜掉心头肉难补眼前疮。
这回丰年交官粮兵食足,余粮可放进瓮中来收藏。
边疆的将士耀威又扬武,捷报夜传擒获了龙与虎。
便该让壮士大力挽天河,洗胡尘不让腥臊污国土。
太阳在咸池洗后照青天,大宋自当会有中兴之年。
大臣的鼾声正如那雷吼,高枕无忧玉帐中正酣眠!
注释
(1)叱:喝令,命令。
(2)起:指升天行雨。
(3)输:送交。
(4)瓶中藏:储存在瓶中。意指余粮极少。
(5)边头:边防前线。
(6)捷书:打胜仗的捷报。
(7)擒龙虎:作者自注:“近报杀退龙虎大王。”龙虎大王是金兵元帅金兀术手下的大将。此可能指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初秋,岳飞大破金兵的战役。
(8)鼻息:鼻子出气声。
(9)玉帐:征战时主将所居之军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庭珪的诗
相关推荐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闲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
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
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
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
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其二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
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
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和王中丞闻琴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气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二
病见昏花已数年,只应梅蕊固依然。
谁教也作陈玄面,眼乱初逢未敢怜。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和严恽秀才落花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和答木庵英粹中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
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
敝庐犹在眼,殊觉路途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