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代〕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作品简介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是清代词人龚自珍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极写废园的荒芜凄凉景色,并以独明的孤花自况。上片先写废园春光关不住,春之景象中又有牵衣藤刺,扑面飞絮,这藤刺、飞絮,或许就是他对于时政的感慨。下片还是扣住春光来写,不过这春光却是暮春的景象,一朵孤花开放在墙角,没有人来采摘。结尾两句含有勉励的意思,勉励年轻一代珍惜少年时光,有所作为,莫使良机空逝而徒然叹息。抒发其兴亡、盛衰和怀才不遇之感。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郁勃激荡而凄绝灵动,在晚清词坛别树一帜。

创作背景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这首词作于公元1815年(嘉庆二十年乙亥)六月(一说这首词作于公元1814年(嘉庆十九年)或道光二十年(1840年))。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抱负,但是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这样的心境中。

翻译注释

翻译

尽管废园之中,一丛丛的野草在春天里生机盎然,却也不能把春光留住,那野藤荆棘侵占了路径,妨碍着行人的步履。不懂得性情的柳絮偏偏在随风起舞,密集地,轻轻地拂落在人们的脸面上。

谁是这华美宽大庭院的主人?一朵孤单却明艳的鲜花正在墙角里盛开。可不要怨无人来摘取它,因为它开在春暮,可真不是时候啊!

注释

(1)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漠漠:广漠无边的样子。春芜:春草碧绿貌。

(2)春不住:春去了。

(3)碍却:妨碍。

(4)蒙蒙:一作“濛濛”,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处指飞絮漫天飞舞。

(5)绣院:指有花木的院子。

(6)明:指花开的耀眼。

(7)如许:这样。

(8)不合:不该。

(9)阳春:温暖的春天。

全文拼音版

quèzhī··guòrénjiāfèiyuánzuò
chūnchūnzhùténgqiānàiquèxíngrénpiānshìqíngpiānjiěméngméngmiànjiēfēi
xiùyuànshēnchénshuíshìzhǔduǒhuāqiángjiǎomíngyuànrénláizhéhuākāiyángchūn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其诗文瑰丽奇肆,充满批判精神与变革意识,代表作《己亥杂诗》等揭露社会腐朽,呼吁改革。他主张"更法""改图",开近代启蒙思想先河,对晚清维新运动及后世影响深远。

龚自珍的诗

相关推荐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五代〕冯延巳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五代〕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五代〕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