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野水斜桥又一时

〔清代〕朱祖谋

九日,丰宜门外过裴村别业。

野水斜桥又一时,愁心空诉故鸥知。凄迷南郭垂鞭过,清苦西峰侧帽窥。

新雪涕,旧弦诗,愔愔门馆蝶来稀。红萸白菊浑无恙,只是风前有所思。

作品简介

《鹧鸪天·野水斜桥又一时》是清代词人朱孝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重过刘宅的自我形象和内心活动,饱含凄恻之意;下片抚今追昔,悲叹物在人亡的现实。全篇幽忧怨悱,曲婉含蓄,以景写情,情在其中。结末“只是风前有所思”中的“有所思”三字,把无尽的思念及愁苦全表现在无言之中,沉郁绵邈。

创作背景

《鹧鸪天·野水斜桥又一时》这是一首悼念亡友之作。刘光第和谭嗣同、康有为等是光绪帝变法维新的主要助手,曾经为推行新法出过许多力。戊戌政变后,刘光第等人被害。作者是同情、倾向“帝党“”的人物,故这首词即是对刘光第的伤悼,同时也是为变法维新唱的一首挽歌。

翻译注释

翻译

重过这野水斜桥,竟是物在人亡,已非当初诗酒兴会时,满怀的愁绪,徒然向旧日的鸥鸟告知。我垂鞭缓缓走过——秋色凄凉迷茫的南郭。仿佛心有余悸似地,侧帽把容色愁苦的西山偷窥。

刚刚拭去泪水,不禁又想起——往日曾在一起弹琴吟诗,如今却是门庭冷清,连蝴蝶也很少飞来嬉戏。院中的红萸和白菊,仍旧安然开放,只是在瑟瑟秋风中,默默地若有所思。

注释

(1)故鸥:鸥鸟为旧识,勾起物在人亡之叹。

(2)南郭:城之南门。

(3)清苦西峰侧帽窥:用姜夔(kuí)《点绛唇》词意:“数峰清苦,商略黄昏语。” 清苦,清瘦愁苦。西峰,当指京郊西山。

(4)新雪涕,旧弦诗:谓当日的弦歌之地,如今已变为悼亡下泪之处。雪涕,拭泪。《晋书·刘隗传》:“帝雪涕与之别。” 弦诗,弹琴咏诗。

(5)愔愔:静寂。

(6)红萸白菊:《风土记》:“以重阳相会, 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 ”茱萸,落叶乔木,开小黄花,果实红色,可人药。重阳节时人们常将茱萸插头上。

全文拼音版

zhètiān··shuǐxiéqiáoyòushí
shuǐxiéqiáoyòushíchóuxīnkōngōuzhīnánguōchuíbiānguòqīng西fēngmàokuī
xīnxuějiùxiánshīyīnyīnménguǎndiéláihóngbáihúnyàngzhǐshìfēngqiányǒusuǒ

作者介绍

朱祖谋(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清末四大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朱祖谋的诗

相关推荐

鹧鸪天·兰溪舟中

〔宋代〕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鹧鸪天·西都作

〔宋代〕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鹧鸪天·酬孝峙

〔清代〕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

〔元代〕王恽

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

鹧鸪天·薄命妾辞

〔金代〕元好问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