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唱和其兄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田园闲趣为表,寄寓了深沉的政治感慨与归隐之思。首联勾勒春深农忙的静谧画面,“溪路少人行”暗含远离尘嚣的取向;颔联通过“分饷黍”与“闹金钲”的对比,展现亲农疏官的态度;颈联“闲花开尽香仍在”以花喻志,言浅意深,“白酒未清”则暗讽官场浑浊;尾联直抒胸臆,“问兄归耕”既是对苏轼的呼唤,也是自我心迹的剖白。全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浓烈,在次韵唱和中实现了意境突破,展现了苏辙诗风中的淡泊与坚贞。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春,时苏辙因反对新法被贬任河南府留守推官。苏轼原诗《新城道中》写于巡查杭州属县途中,充满革新理想的热情;而苏辙和诗却透露出对新法扰民的忧虑。“尉卒闹金钲”暗指新法实施中官吏的喧嚣姿态,“白酒未清”喻政治环境的浑浊。诗中“归耕”之问,既是对兄长遭遇“乌台诗案”前奏的隐忧,也是北宋党争中贬谪文人的普遍心态写照。这首唱和诗堪称宋代政治诗歌的微妙注脚。
翻译注释
翻译
春深时节溪水边的小路很少有人行走,时而能听到田地里农具耕作的声音。
饥饿时就靠近农人分一点饷田的米饭,迎接敲打金钲的尉卒时却招人嫌弃。
路边悠闲自在的野花开败了,但是香气仍在,买来的白酒虽然不是很清冽,但是也让人很满足。
这其中的滋味一时之间我仍觉得异常美好,想问一问兄长你哪一天归田耕作呢。
注释
(1)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2)金钲:古乐器。
(3)沽:买。
(4)厌:满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其二
旧时刘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
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
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其一
仕路风波双白发,闲曹笑傲两诗流。
故人相见自青眼,新贵即今多黑头。
桃叶柳花明晓市,荻芽蒲笋上春洲。
定知闻健休官去,酒户家园得自由。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酺池寺,汤饼一斋盂,曲肱懒著书。
骑马天津看逝水,满船风月忆江湖。
往时尽醉冷卿酒,侍儿琵琶春风手。
竹间一夜鸟声春,明朝醉起雪塞门。
当年闻说冷卿客,黄须邺下曹将军。
挽弓石八不好武,读书卧看三峰云。
谁怜相逢十载后,釜里生鱼甑生尘。
冷卿白首太官寺,樽前不复如花人。
曹将军,江湖之上可相忘?
舂锄对立鸳鸯双,无机与游不乱行。
何时解缨濯沧浪?唤取张侯来平章,烹茶煮饼坐僧房。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次日醉归
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
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告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下鸥。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次韵胡少参见过
旋营小酌典春裘,佳客真惭竟日留。
长怪岭云迷楚望,忽闻吴语破乡愁。
镜湖自昔堪归老,杞国何人独抱忧。
莫讶临花倍惆怅,赏心原不在枝头。
次韵昌叔咏尘
尘土轻扬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
翻成地上万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
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