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宋代〕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作品简介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唱和其兄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田园闲趣为表,寄寓了深沉的政治感慨与归隐之思。首联勾勒春深农忙的静谧画面,“溪路少人行”暗含远离尘嚣的取向;颔联通过“分饷黍”与“闹金钲”的对比,展现亲农疏官的态度;颈联“闲花开尽香仍在”以花喻志,言浅意深,“白酒未清”则暗讽官场浑浊;尾联直抒胸臆,“问兄归耕”既是对苏轼的呼唤,也是自我心迹的剖白。全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浓烈,在次韵唱和中实现了意境突破,展现了苏辙诗风中的淡泊与坚贞。

创作背景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春,时苏辙因反对新法被贬任河南府留守推官。苏轼原诗《新城道中》写于巡查杭州属县途中,充满革新理想的热情;而苏辙和诗却透露出对新法扰民的忧虑。“尉卒闹金钲”暗指新法实施中官吏的喧嚣姿态,“白酒未清”喻政治环境的浑浊。诗中“归耕”之问,既是对兄长遭遇“乌台诗案”前奏的隐忧,也是北宋党争中贬谪文人的普遍心态写照。这首唱和诗堪称宋代政治诗歌的微妙注脚。

翻译注释

翻译

春深时节溪水边的小路很少有人行走,时而能听到田地里农具耕作的声音。

饥饿时就靠近农人分一点饷田的米饭,迎接敲打金钲的尉卒时却招人嫌弃。

路边悠闲自在的野花开败了,但是香气仍在,买来的白酒虽然不是很清冽,但是也让人很满足。

这其中的滋味一时之间我仍觉得异常美好,想问一问兄长你哪一天归田耕作呢。

注释

(1)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2)金钲:古乐器。

(3)沽:买。

(4)厌:满足。

全文拼音版

yùnzizhānxīnchéngdàozhōng
chūnshēnshǎorénxíngshítīngtiánjiānlěishēng
jiùnóngfēnxiǎngshǔyíngxiánwèinàojīnzhēng
xiánhuākāijǐnxiāngréngzàibáijiǔláiyànwèiqīng
wèizànshíyóujuéshèngwènxiōng便biànguīgēng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兄苏轼同登嘉祐二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文以策论见长,风格冲和澹泊,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诗作清新自然,晚年尤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政治主张稳健,史学造诣深厚,曾参与修撰《神宗实录》。著有《栾城集》《诗集传》等,其文学成就与苏轼并称"二苏",为北宋文坛重要代表人物。

相关推荐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宋代〕黄庭坚

酺池寺,汤饼一斋盂,曲肱懒著书。

骑马天津看逝水,满船风月忆江湖。

往时尽醉冷卿酒,侍儿琵琶春风手。

竹间一夜鸟声春,明朝醉起雪塞门。

当年闻说冷卿客,黄须邺下曹将军。

挽弓石八不好武,读书卧看三峰云。

谁怜相逢十载后,釜里生鱼甑生尘。

冷卿白首太官寺,樽前不复如花人。

曹将军,江湖之上可相忘?

舂锄对立鸳鸯双,无机与游不乱行。

何时解缨濯沧浪?唤取张侯来平章,烹茶煮饼坐僧房。

次日醉归

〔宋代〕杨万里

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

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告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下鸥。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次韵胡少参见过

〔明代〕王守仁

旋营小酌典春裘,佳客真惭竟日留。

长怪岭云迷楚望,忽闻吴语破乡愁。

镜湖自昔堪归老,杞国何人独抱忧。

莫讶临花倍惆怅,赏心原不在枝头。

次韵昌叔咏尘

〔宋代〕王安石

尘土轻扬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

翻成地上万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

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