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咏

〔清代〕金和

溪水溪花一样春,东施偏让入宫人。

自家未必无颜色,错绝当年是效颦。

作品简介

《西施咏》是清代诗人金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说在同一村子里溪水流淌、溪花盛开,但生长在同一村子里的东施与西施差距甚远;后两句说东施最大的错误是事事模仿西施,反而令自己更加丑陋了。诗人在这里借咏西施批评当时诗坛上东施效颦式地一味摹拟的风气,缺乏创造精神。此诗借典论理,用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批评诗坛上复古摹拟的诗风,笔调轻松洒脱,寓锋芒于叙议之中,似褒似贬,似赞似讽,富有幽默感。

创作背景

《西施咏》此诗是作者借东施效颦的典故表达诗学见解而作。清朝中期,由于沈德潜等人的诗论主张,迎合了当时盛炽的考据学风,引导文人钻入考据之中、故纸堆中,把诗歌创作当作堆垛学问的工具,使诗歌创作远离现实,丧失了文学独创性的特色。以致于在清朝晚期的诗坛上更是一味复古摹拟的风气。金和深感于此,因此他借咏西施提出批评,鼓励人们求真求实求自己的风格,独创新路,不要学东施效颦。

翻译注释

翻译

一样住在溪边,一样欣赏春花。一样是豆蔻年华的东施女,却徒让徐西施占尽了风光。

东施未必不娇嫩不美丽,错就错无病呻吟,学人病态,弄得贻笑大方了。

注释

(1)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吴越春秋》载越王勾践用范蠡计谋,用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成为吴王的宠妃,自此,吴王沉缅女色,荒废政事,终为越人所征服。

(2)溪水:西施故里苎萝乡的浣纱溪。

(3)东施:传说中的女子名。《太平寰宇记》载:浙江诸暨县苎萝山下有施姓两村,西村女为西施,人称美女;东村女为东施,人称丑女。

(4)让:不及,逊色。

(5)入宫人:指西施。

(6)错绝:大错特错。

(7)效颦:《庄子·外篇·天运》载,美女西施因心口痛,经常按着胸口,皱着眉头,邻居中一丑女见了觉得很美,也学起这个样子,结果反倒增加了她的丑相。

全文拼音版

西shīyǒng
shuǐhuāyàngchūndōngshīpiānrànggōngrén
jiāwèiyáncuòjuédāngniánshìxiàopín

作者介绍

金和(1818—1885),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以金和与黄遵宪、康有为并举,誉为“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金和亲历危苦,故多沉痛惨澹阴黑气象;而尤痛心于官军之无用,故诗中时露讽刺,有《来云阁诗稿》,诗集《秋蟪吟馆诗钞》,共7卷。又得词66首,刊为《来云阁词钞》;《文钞》1卷,附于《词钞》后。

金和的诗

相关推荐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重九

〔宋代〕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咏梅

〔宋代〕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西郊落花歌

〔清代〕龚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唐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