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品简介

《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五言绝句,以强烈的对比揭露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前两句"一粒粟"与"万颗子"的夸张对比,展现农业生产的丰硕成果;后两句笔锋陡转,"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触目惊心的矛盾,直指剥削制度的残酷本质。全诗语言质朴如农谚,却以"数字对比"和"结果反转"的双重艺术手法,完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堪称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创作背景

《悯农·其一》此诗与《悯农·其二》同作于元和年间(806-820年),时值"两税法"推行后土地兼并加剧。李绅目睹"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的社会现实,以组诗形式为民请命。作品继承杜甫"朱门酒肉臭"的批判精神,开创性地以农民视角发声,其振聋发聩的结尾成为历代讽喻诗的经典范式,今安徽亳州李绅故居仍存相关诗碑。

翻译注释

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1)粟:泛指谷类。

(2)秋收:「秋收」一作「秋成」。

(3)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5)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6)犹:仍然。

全文拼音版

mǐnnóng··
chūnzhòngqiūshōuwàn
hǎixiántiánnóngyóu饿è

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代诗人,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其诗关注民生,语言质朴,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运动。代表作《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成为千古悯农绝唱。官至宰相,却以生活豪奢著称,晚年卷入“牛李党争”。诗风早期平实深刻,后期渐趋浮华,但《悯农》等作始终展现其对社会底层的深刻观察,是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相关推荐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