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中秋

〔明代〕汤显祖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作品简介

《天竺中秋》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中秋之夜诗人在天竺山赏月的独特感受。前两句写江楼赏月的情景,夜已深沉,露水凄冷,但是并未减少人们赏月的豪兴;后两句由人间写到天上,诗人正在品味凝思之际,忽闻月宫中传来卷帘之声,结句的“空”字暗含诗人的失落与惆怅。全诗主题为赏月,但自始至终无一笔写月之皎洁,而是从侧面着笔,以声响衬托,更增添了扑朔迷离的梦幻色彩。

创作背景

《天竺中秋》这首诗是汤显祖晚年所作。中秋之夜,诗人来到天竺山赏月。小楼濒江而建,在上面可以饱览天竺风光。习习晚风吹来,使诗人顿生遗世独立的快感。望着中秋的一轮明月,诗人不由得浮想联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伫立在江楼上,楼上没有点灯,这时夜露已降临,略带寒意。晚风轻轻吹动楼前的翠竹,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传说月中有吴刚伐桂,今夜月中的桂花落到何处呢?我仿佛只听到月中隐隐传来了卷帘的声音。

注释

(1)天竺:指天竺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西。

(2)露:露水。

(3)凄清:微寒。

(4)琅玕:原为神话中的宝树,《荀子·正论》注:“琅玕似珠,昆仑山有琅玕树。”后人遂常以琅玕比喻秀竹,如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

(5)明:清晰可闻。

(6)轴帘:即卷帘。轴:用作动词,卷。

全文拼音版

tiānzhúzhōngqiū
jiānglóuzhúqīngfēngdònglánggānxiàomíng
guìhuāchùluòyuèzhōngkōngyǒuzhóuliánshēng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三十四岁考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章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两年后量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弃官归里,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他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尤其是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

汤显祖的诗

相关推荐

天上谣

〔唐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天香引·西湖感旧

〔元代〕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