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台应制

〔元代〕马祖常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两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作品简介

《龙虎台应制》是元朝诗人马祖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记事,写明时间地点,交代御驾出行;颔联描写龙虎台的高峻,比况奇异,遐思高妙;颈联以历史上的两位帝王反衬元文宗,为诗中吹捧之语;尾联颂扬元文宗巡省两京决非逸乐出行,而是要使百姓安享幸福和平,点出作诗的意旨。全诗格调雄浑高亢,气势闳大,且开阖得法对仗工稳,得应制颂圣之正。

创作背景

《龙虎台应制》此诗是一首应制诗。作于元文宗天历(1328—1329年)、至顺(1330—1331年)年间。元时往来上都,每驻于龙虎台。《元史·马祖常传》记载:“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唯祖常云。”

翻译注释

翻译

龙虎台集中了大批文士应诏赋诗,帝驾就像唐德宗时的鸾坡一样。

犹如天把高山渊海作为护城的壕沟,人以绚丽的云作为丝织衣物。

周穆王目睹风寒雪冻中的百姓,有所愧悟而作《黄竹》诗,汉高祖衣锦还乡时,高唱《大风歌》。

巡省两京决非逸乐出行,而是要使百姓安享极度幸福和平。

注释

(1)龙虎台: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军都山,距居庸关二十五里,以群山拱卫如龙虎得名。

(2)应制:应皇帝之命而写作诗文,称应制,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3)翠华:皇帝仪仗中一种以翠羽为饰的旗子。这里代指帝驾。

(4)鸾坡:本为长安金鸾殿旁的坡名。此代指帝宫。元帝出巡,例带蒙古包随行,临时安排住宿,豪华似宫殿,故云“似鸾坡”。

(5)城堑:护城河,护城的壕沟。

(6)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7)周穆:即周穆王,周昭王子,名满。

(8)黄竹赋:即《黄竹》诗。《穆天子传》卷五:“天子游黄台之丘,猎于苹泽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9)汉高空奏大风歌:汉高祖取得天下后衣锦还乡,与父老子弟欢饮,作《大风歌》,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叹。

(10)两京巡省:元以今北京为大都,以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的开平为上都,每年四月由大都去上都,八月回大都。两京,有版本作“西京”。

(11)行幸:帝王游玩。

(12)至和:极度安和。

全文拼音版

lóngtáiyīngzhì
lóngtáigāoqiūduōcuìhuáláishìluán
tiānjiāngshānhǎiwèichéngqiànrényúnxiázuòluó
zhōucánhuángzhúhàngāokōngzòufēng
liǎngjīngxúnshěngfēixíngxìngyào使shǐcāngshēngzhì

作者介绍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色目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1315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有《石田集》十五卷。

马祖常的诗

相关推荐

龙蛇歌

〔先秦〕佚名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龙潭夜坐

〔明代〕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龙山雪

〔明代〕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龙湖

〔明代〕袁宗道

龙湖一云龙潭,去麻城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得存。突兀一拳,中央峙立,青树红阁,隐见其上,亦奇观也。

潭右为李宏甫精舍,佛殿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

余本问法而来,初非有意山水,且谓麻城僻邑,常与孱陵、石首伯仲,不意其泉石幽奇至此也。故识。癸巳五月五日记。

龙井题名记

〔宋代〕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龙冈漫兴五首·其一

〔明代〕王守仁

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春山卉服时相问,雪寨蓝舆每独游。

拟把犁锄从许子,谩将弦诵止言游。

龙冈漫兴五首·其三

〔明代〕王守仁

路僻官卑病益闲,空林惟听鸟间关。

地无医药凭书卷,身处蛮夷亦故山。

用世谩怀伊尹耻,思家独切老莱斑。

梦魂兼喜无余事,只在耶溪舜水湾。

龙冈漫兴五首·其五

〔明代〕王守仁

归与吾道在沧浪,颜氏何曾击柝忙?

枉尺已非贤者事,斩轮徒有古人方。

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藓春应遍石床。

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

龙冈漫兴五首·其二

〔明代〕王守仁

旅况萧条寄草堂,虚檐落日自生凉。

芳春已共烟花尽,孟夏俄惊草木长。

绝壁千寻凌杳霭,深崖六月宿冰霜。

人间不有宣尼叟,谁信申枨未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