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雪后

〔清代〕郑板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释

(1)檐流未滴梅花冻: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2)清孤:凄清孤独。

(3)等闲:寻常、一般。

山中雪后拼音版

shānzhōngxuěhòu
chénkāiménxuěmǎnshānxuěqíngyúndànguānghán
yánliúwèiméihuādòngzhǒngqīngděngxián

作品简介

《山中雪后》是清代诗人郑燮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此诗作托物言志。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此诗也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创作背景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书法自创“六分半书”,兼融隶楷,风格奇崛。其诗直抒胸臆,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彰显孤傲品格。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后因赈灾忤逆上司罢官,卖画为生。诗书画皆重个性表达,主张“删繁就简”,对后世文人艺术影响深远。郑板桥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唐代〕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山中寡妇

〔唐代〕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山中

〔宋代〕释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山中

〔唐代〕卢仝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山中四咏

〔明代〕元鹏

【其一】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其二】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

【其三】

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其四】

我爱山中冬,冰澌叠乱封。

地炉无品字,一榻冷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