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终

〔唐代〕韦应物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作品简介

《送终》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抒写给妻子送葬的场面和作者惨痛的心境,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选定日子,灵柩出发,出了长安南门,远望墓地郁郁苍茫,日暮时到达墓地后,作者失声痛哭,露宿守灵;次晨封墓完毕,作者凄凄惶惶与妻子的遗体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永远失去母亲,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去。全诗信口而出,不加修饰,不用典故,却真挚哀婉,凄恻动人。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冬,韦应物的结发妻郑氏去世了,他惨晶泣血,悲怆欲绝地痛呼: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伤逝》)在痛定之后,又写了多首悼亡诗以示悲悼,其中就有《送终》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倏忽之间,时间已经过去,通过占卜选定了宜下葬的日子。

车马的嘶鸣之声听起来是如此悲凉,在柩载车上行祖祭之礼后从中堂出发。

本愿终身与你居住于此,谁知旦夕之间你我已天人永隔。

多等待一会儿又有何益,最终是要埋葬于山冈。

灵柩行出了都城南门,向南远望,草木郁郁苍苍。

日暮时分听说已到达了墓地,为旧日的风霜悲恸哀哭。

清晨迁移至坟墓,到了诀别之际内心茫然凄惶。

你将要永远埋葬于地下,无法再看到明亮的阳光。

短的时间之后就已完毕,封土栽树之后,墓地变得荒凉。

我独自留下不愿离去,欲要离开时内心纠葛、郁结难解。

年幼的孩子知道已永远失去了母亲,捉住我的衣裳号啕大哭。

眼前之事是如此仓促匆忙,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难以忘怀。

注释

(1)奄忽:倏忽,忽然。

(2)日月获其良:指通过占卜得到宜下葬的日子。

(3)萧萧:马嘶声。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

(4)祖载:古代在将葬之际,在柩载车上行祖祭之礼。《后汉书·蔡邕传》中,郑玄注曰:“祖特将葬祖祭于庭,载谓升柩于车也。”

(5)斯须:一会儿,指时间短暂。

(6)郁苍苍:形容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7)造:到达。

(8)玄庐:墓穴。

(9)遑遑:惊惶不安、茫然失措的样子。

(10)潜翳:潜藏遮蔽,指埋葬地下。潘岳《悼亡诗》:“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11)俯仰:形容时间短暂。

(12)封树:封土载树,指墓地。

(13)结中肠:内心郁结难解。

(14)仓卒:仓促,匆忙。

全文拼音版

sòngzhōng
yǎnshíjiéyuèhuòliáng
xiāoxiāochēbēizàizhōngtáng
shēngpíngtóngdàncúnwáng
zhōngwěishāngāng
xíngchūguónánménnánwàngcāngcāng
nǎiyúnzàotòng宿fēngshuāng
chénqiānxuánlínjuédànhuánghuáng
fāngdāngyǒngqiányǎngshìbáiguāng
yǎngzhōngfēngshùhuāngliáng
liúháijiézhōngcháng
tóngzhìzhīsuǒshīhàozhuōshang
shìyóucāngsuìyuèshǐnánwàng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1),字义博,唐代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风格淡远清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代表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等,以简练笔墨绘自然之趣。出身关中望族,少任侠使气,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作透露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与悯民之思,是中唐山水诗派重要代表。

韦应物的诗

相关推荐

送孟六归襄阳

〔唐代〕王维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送曾巩秀才序

〔宋代〕欧阳修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

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送韩都护还边

〔唐代〕卢纶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

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

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唐代〕任华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