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

〔宋代〕吴文英

渐新鹅映柳,茂苑锁、东风初掣。馆娃旧游,罗襦香未灭。玉夜花节。记向留连处,看街临晚,放小帘低揭。星河潋艳春云热。笑靥欹梅,仙衣舞缬。澄澄素娥宫阙。醉西楼十二,铜漏催彻。

红消翠歇。叹霜簪练发。过眠年光,旧情尽别。泥深厌听啼鴂。恨愁霏润沁,陌头尘袜。青鸾杳、钿车音绝。却因甚、不把欢期,付与少年华月?残梅瘦、飞趁风雪。向夜永,更说长安梦,灯花正结。

作品简介

《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节序词。此词上片由一“记”字领起,重在描述对旧时夜景的美好追忆;下片触景伤情,抒写作者对旧时爱人的追忆。元宵节遇风雨、心情与常年不同,于是全篇沉浸于过往节日生活的回忆之中,悔恨之情蓦然袭上心头。娓娓道来,涟漪层生,但始终未着一实笔,皆容读者自得之。

创作背景

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吴文英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壬辰,在苏州为仓台幕僚,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吴文英此时四十三岁,在苏州作此词。此词中有“馆娃旧游”“过眼年光”等句,皆重来之辞,大约居苏十余年中,也因事一度去他处。词人行踪不详,亦只得其大略情况。吴文英是婉约词最后的一位大家,也是宋词都市文学风景描绘的结穴者。吴文英的都市文学风景词与那些艳情词一样,色彩艳丽,描绘细密,章法结构回环曲折,而“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亡国象征意义更加突出和明显。《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此词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元宵日早春天气,花园中的东风开始吹拂,柳枝上已经吐出了鹅黄色的嫩芽。这里(指吴门)曾经是吴国的西施游览过的地方,至今仿佛还能在此闻到她遗留下来的衣衫香。记得在过去每到元宵节、花朝节,吴门大街上布置得花团锦簇,到处都叫人留连忘返。一到节日的夜晚,妇女们为观赏街市中的盛况,都将临街楼窗前的竹帘子偷偷地揭点起来,这样就能将街上景致看得更清楚些。如果元夕夜碰到晴天,天河中的星星就能连缀成片,加上春气已暖,到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节,所以最快活的就要数那些年青女子了。她们笑容满面,头上斜插梅枝,身穿着飘飘欲仙的舞衣,舞将起来,一定会看得人眼花缭乱。明亮的圆月高挂在空中,我在西楼饮酒度节,恰似置身于仙境中一般。可惜的是欢乐恨夜短,漏声催促之中,一次难忘的元宵夜也终于过去了。

今夜(元夕)风雨,使红茶花被吹打得花凋叶落,触景伤情,感叹年华消逝,旧日的恩恩怨怨都与我告别了。如今惟剩下我这位孤独的白发人,再没有红粉佳人前来陪伴我饮酒作乐了。风雨泥泞,引得我心烦意乱,对雨中杜鹃的啼声也倍感讨厌。室外的霏霏细雨,将我困守在家中,所以搞得我怨天恨地。想到即使是勉强去郊外踏青,恐怕那郊外泥泞的道路也将会沾污了鞋袜。我所喜欢的女子,她的倩影已经从镜中消失,她所乘坐的钿车也不再来到这儿。为什么我不趁着从前年青时候,好好地把握住两人美好的爱情生活呢?春天已经来临,梅花也将随着风雨而纷纷凋零,愈显清瘦。我在这元宵长夜,听着噼啪作响的灯花,且回忆、叙说那些当年的都市梦吧。

注释

(1)六丑:词牌名,系周邦彦自创“中吕调”曲,调见《片玉词》。据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此比之”。双调,一百四十字,上片十四句八仄韵,下片十三句九仄韵。

(2)壬寅岁:即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

(3)吴门:古代江苏吴县一带之别称。吴县为春秋时之吴都,故称(即今之苏州)。

(4)元夕:上元之夜,即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5)鹅:鹅黄色。

(6)茂苑:花木茂盛的苑囿。代指吴门,即苏州。左思《吴都赋》:“带朝夕之潜池,佩长洲之茂苑。”后即以“长洲”“茂苑”作为苏州的别称。

(7)东风:即春风。

(8)掣:拽、拉,这里形容风吹。

(9)馆娃:指吴王夫差为美女西施建造的馆娃宫,在苏州灵岩山。此处代指西施,吴门系西施旧游之地,其罗襦之香仿佛至今犹存。

(10)襦:短衣。

(11)未灭:恍惚记忆的意思。

(12)玉夜花节: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13)星河:天河,银河。

(14)潋滟:水波流动的样子。

(15)春云热:引用李贺《蝴蝶飞》:“杨花扑帐春云热。”

(16)欹梅:指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三○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元夕以梅花妆(即梅额)出游,当是宋时习俗。《玉楼春·京市舞女》云:“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有人认为这是描绘元夕舞女之词,与本词可互证。

(17)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18)素娥:指月亮。

(19)十二楼:神仙之所居。《汉书·郊祀志下》:“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名曰迎年。”注:“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20)铜漏:指古计时之刻漏,铜制。

(21)啼鴂:啼叫的杜鹃。鴂:鸟名。即鶗(tí)鴂、鹈鴂、子规、杜鹃。一说伯劳,初夏时昼夜鸣叫。又说这种鸟鸣叫时,天气转凉。

(22)尘袜:即罗袜生尘。

(23)青鸾:传说中的神鸟,羽多赤色者称凤,羽多青色者称鸾或青鸾。《拾遗记·蓬莱山》:“有浮筠之籁,叶青茎紫,子大如珠,有青鸾集其上。”

(24)钿车:用金花装饰的车子。为古代贵族妇女所乘之车。

(25)杳:一本作“香”。

(26)趁:追随之意。

(27)向:一本作“丙”。

(28)夜永:夜长、长夜。永,一本作“阑”,一本作“来”。

全文拼音版

liùchǒu··rényínsuìményuánfēng
jiànxīnéyìngliǔmàoyuànsuǒdōngfēngchūchèguǎnjiùyóuluóxiāngwèimièhuājiéxiàngliúliánchùkànjiēlínwǎnfàngxiǎoliánjiēxīngliànyànchūnyúnxiàoméixiānxiéchéngchéngégōngquēzuì西lóushíèrtónglòucuīchè
hóngxiāocuìxiētànshuāngzānliànguòmiánniánguāngjiùqíngjǐnbiéshēnyàntīngjuéhènchóufēirùnqìntóuchénqīngluányǎodiànchēyīnjuéquèyīnshénhuānshǎoniánhuáyuècánméishòufēichènfēngxuěxiàngyǒnggèngshuōzhǎngānmèngdēnghuāzhèngjié

作者介绍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吴文英的诗

相关推荐

六丑·杨花

〔宋代〕彭元逊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痴心指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愔愔雨、春心如腻。欲待化、丰乐楼前,青门都废。何人念、流落无几。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

六丑·正孤帆半卷

〔近代〕徐树铮

正孤帆半卷,向十里、青山吹笛。送春未归,移舟先送客,客去春寂。怕说江南路,路旁丝柳,颤垂垂千尺。山程水驿牵行色,梦里惊波,瞿唐远谪。回头太湖遥隔,剩愁鬟七二,空际凝碧。

春归谁惜。恰浮家泛宅。怪底飞红早,难再觅。疏钟慢打云隙,遍孤山寺外,夕阳如泣。愁深浅,酒怀宽窄。都分付、一剪吴淞腻染,娟花微湿。风飘去,莫问踪迹。待夜潮、暗长还吹送,冲烟片席。

六丑·正凉霞绀海

〔清代〕李岳瑞

正凉霞绀海,漏瑟转、西风微掣。小山丛桂,留人馨半灭。却值佳节。曼衍鱼龙戏,万枝幡影,傍五云高揭。骄嘶宝马香鞯热。路幕传签,淞波剪缬。苕苕蜃楼仙阙。听严城箫管,一霎吹彻。

欢悰未歇。奈霜痕苎发。俊侣嬉游处,怀抱别。年芳又过啼鴂。渐街尘倦步,露寒侵袜。银花烬、钿车声绝。不堪问、玉殿秋期,换了故宫新月。清商怨、休唱回雪。向夜阑、更续传柑梦,釭花恨结。

六丑·正啼红满径

〔清代〕陈洵

正啼红满径,绣阁掩、虚廊无月。

画阑试凭,年时香尚发。柳带堪结。

还是湔裙候,背花临水,荡晓愁空阔。

行云冉冉孤城接。镜匣收鸾,罗衣卷蝶。

邻箫为谁先咽。算花风廿四,犹解催别。桃根杏叶。

委新词半箧。又堕年华泪、尘暗黦。多情怕看团箑。

似留恋苦恨,薄人轻绝。残煤冷、雨声初阕。

应不分、一晌销魂,拼与渡头飞雪。

西园事、归燕能说。但早来、纵有游春意,骄骢正怯。

六丑·己酉春感

〔近代〕杨圻

总年年寒食,怎便是今年恨切。

一声两声,无情是锦鴂,梦里啼彻。

西北长安远,有时回首,但沧波空阔。

残阳还向离宫没,水冷昆明,石鲸愁绝。

如今辜负芳节,空花陂柳浪,遥恨天末。

繁华都歇,有青娥细说。

红杏还依旧,谁省识,夜来暗里花发。

看枝枝弄影,五更风刮。

明明是玉阶残月,终不似湖上春寒舞罢,捲帘红雪。

芳菲事,都付摧折。怕断红流向人间去,更成呜咽。

六丑·看流莺度柳

〔宋代〕方千里

看流莺度柳,似急响、金梭飞掷。

护巢占泥,翩翩飞燕翼。昨梦前迹。

暗数欢娱处,艳花幽草,纵冶游南国。

芳心荡漾如波泽。系马青门,停车紫陌。

年华转头堪惜。奈离襟别袂,容易疏隔。人间春寂。

谩云容暮碧。远水沈双鲤、无信息。天涯渐老羁客。

叹良宵漏断,独眠愁极。吴霜皎、半侵华帻。

谁复省十载,匀香晕粉,髻倾鬟侧。

相思意、不离潮汐。想旧家、接酒巡歌计,今难再得。

六丑·上春多雨霃阴如墨园梅五株开已烂熳赋此寄节庵子培

〔清代〕樊增祥

待铜街试马,奈海上、层阴如墨。

翠楼望春,东风无气力。柳未全碧。

昨夜红栏雨,便如新酒,试小槽珠滴。

平明满地苍苔积,有鹤知寒,无莺咒湿。

蓬门望穿双屐。向茶烟歇后,凝伫佳客。

园梅都坼,驻芳晖几日。掩映修篁外,绯间白。

疏香暗度帘隙,好殷勤赠与,绿华条脱。

当华处、魫窗明密,无奈是,十日春寒琐梦,损卿颜色。

团圞月、又照灯夕。看近来、蓟北江南岸,花交玉接。

六丑·津门秋怨次梦窗韵

〔近代〕周岸登

正姮娥吊影,电钥转、金蛇虚掣。

梦云万重,疏星明又灭。玉殿秋节。

剩按霓裳舞,桂残香死,甚海红高揭。

南强未谢燕支热。篆灺心灰,花迷眼缬。

逡巡更窥天阙。怕乘槎客犯,仙驭忙彻。钟沈漏歇。

恋都人虿发。杜宇津桥底,成暂别。声声最苦啼鴂。

问何时再赋,洛妃尘袜。琼瑰冷、涉洹歌绝。

烦说似、莫倚吴刚快斧,看人修月。

焦桐怨、凄调弹雪。枉塞鸿、断续相思字,丁香恨结。

六丑·送春词

〔清代〕陈匪石

记棠阴睡稳,画烛冷、东风摇夕。

燕莺泥人,瑶阶春布席。湿唾犹碧。

看看飞红尽,暗中熏染,飏柳丝盈尺。

波光潋滟仙源隔。袖手危阑,停车短陌。

依然段家桥侧。甚愁霏一片,催酿离色。单衣寒恻。

听鹃声正急。帝子魂归否,清泪滴。名花便拟倾国。

柰沈香倚罢,药阑苔积。歌尘黦、缕金谁惜。

寥落似、十载长门闭雨,翠娥头白。

酴醾艳、窥向帘隙。恐晓钟、唤醒梨云梦,留香未得。

六丑·前题橐驼

〔近代〕姚华

遍胡天万里,总阅尽尘飞沙掷。

塞鸿未还,春归无片翼。雪际蹄迹。

信风吹度,乍青杨柳,间关京国。南来水土多膏泽。

背耸双峰,铃喧九陌。

庞然更无人惜,恁昂头阔步,情趣疏隔。遥空沉寂。

忆觚棱绀碧,仗队红云底,增太息。蓬瀛尚几仙客。

对荆铜泪咽,黯然宸极。风云改、早抛簪帻。

凭谁问、委辫膻丛乱后,见伊宫侧。

春潮去、夜烱秋汐。照佩环、梦返千年恨,如何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