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宋代〕张炎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无?

作品简介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是宋末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倚楼怀远,极目所见,皆惹起无穷的哀思离情,感伤身世飘零,更寄寓了故国之思。上阕写词人久客绍兴,一片水乡风光,但笔调有些无奈,至“想如今”句,则明白点出;下阕由己及人,结末愈转愈深,曲折如意。全词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西湖之景,再由自己之愁思而想到西湖之恋情,娓娓道来,意脉清晰,层次井然,是词林艺苑之佳作。

创作背景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这是一首伤离念远的怀旧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作者自辛卯(1291年)南归,至己亥(1299年)回杭州之前,多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以自称“山阴久客”。又云“一再逢春”,说明此词当为南归二年以后所作,时年作者已四十七岁。此时,家亡国破,一身孤旅,作为故国王孙,作品自多漂泊之感,怀旧之伤。

翻译注释

翻译

远山随着空阔的长天没入了大海,我倚着高楼遥望海天之际,风势劲急黄昏时暮潮刚刚涌起。帘外斑鸠啼叫,周围一片细雨,几处闲置的冬田,隔河对岸开台春耕,趁着春雨锄地。嫩叶如烟雾缭绕着柳梢泛出新绿,想如今,这如烟的新绿定已染得西湖翠碧。我还记得当年在湖山深处隐居,两三株杨柳将柴门掩闭。

这春色使我愁烦。荒芜的沙洲古老的江岸,枝梗断折、浮萍疏散,还要漂流到何处江湾?我自己依然感到,腰围只怕衣带减短,孤灯会照得身影瘦怯孤单。我常常怀疑自己很快能见到她那桃花般美艳的容颜,为什么她近来,反而连书信都已绝断。纵然说书信遥远,为何连梦里都不见?

注释

(1)渡江云:词牌名。又名“三犯渡江云”。《清真集》入“小石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后片第四句为上一、下四之句法,必须押一同部仄韵。

(2)倚楼: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唐杜甫《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3)一帘鸠外雨:听帘外雨中斑鸠鸣声。鸠:鸟名,俗称斑鸠。

(4)动春锄:指春季开始锄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春锄起地,夏为除草。”

(5)新烟:清明改火,故曰新烟,唐《辇下岁时记》载:“清明曰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禁柳:宫中或禁苑中的柳树,此泛指西湖一带柳树。五代李存勖《歌头》词:“灵和殿,禁柳千行,斜金丝络。”杭州为南宋京都,故称西湖之柳为禁柳。

(7)深隐:深深隐藏,深山隐居。《鬼谷子·抵巇》:“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

(8)古溆:古水浦渡头。

(9)淑:即水浦,小的港汊。

(10)断梗:用桃梗典故,比喻飘荡无定的人或物,也用来描写飘荡无定。

(11)围羞带减:腰围消瘦,带眼减缩。形容病愁瘦损。

(12)桃花面:谓人面艳美如桃花,指词人意中女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前蜀韦庄《女冠子》词之二:“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13)近来:指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唐柳浑《牡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14)如何:怎么,为什么。唐韩愈《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全文拼音版

jiāngyún··shānyīnjiǔzàiféngchūnhuí西hángmiǎoránchóu
shānkōngtiānhǎilóuwàngfēngcháochūliánjiūwàichùxiántiánshuǐdòngchūnchúxīnyānjìnliǔxiǎngjīn绿dào西yóudāngniánshēnyǐnményǎnliǎngsānzhū
chóuhuāngzhōuduàngěngshūpínggèngpiàoliúchùkōngjuéwéixiūdàijiǎnyǐngqièdēngchángjiàntáohuāmiànshénjìnláifānxiàoshūshūzòngyuǎnmèng

作者介绍

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张炎的诗

相关推荐

渡江云·雨夜有怀,和苍虬韵

〔近代〕郭则沄

蕉声疏未断,暗釭簸梦,倦枕十年心。卷帘秋冉冉,迸泪衰荷,恨染越罗深。嘶骢路渺,剩领取、风叶清吟。凝望频、隔江烟水,一雁动寥音。追寻。

欹巾残话,剪烛闲悰。奈云萍无准。枉几度、蝉停歌轸,燕蘸啼襟。纵教洗尽星河影,说凄凉、还怨辰参。孤思永,篝香小阁愔愔。

渡江云·重九

〔清代〕沈鹊应

秋深风渐紧,虫生应和,唧唧透窗纱。

异乡佳节至,何处登高,隔水尽蒹葭。

登楼凝望,只一片、疏柳啼鸦。

想此日,茱萸遍插,分不到天涯。堪嗟。

卷帘人瘦,瑞脑香斜。念旧时篱下。

辜负了、黄昏时候,谁对黄花。

如今且尽尊前酒,怕秋光、又落谁家。

秋有信,奈何水隔天遮。

渡江云·晓奁扶影倦

〔近代〕郑元昭

晓奁扶影倦,翠眉损黛,徙倚近帘栊。

小庭花影悄,蛱蝶飞来,只有恋芳丛。

相思几度,看新绿、换了轻红。

恁别意、自家难晓,无那怨春风。遥空。

晴云不隔,好月还圆,甚宵来无梦。

漫为君、高楼更上,无益情浓。

滞人书信劳人眼,最堪憎、天末春鸿。

相望苦,尤怜客里愁中。

渡江云·王述庵先生命题柳波云舫,同凫香作

〔清代〕戴延介

春江扶舵去,鸾坡望远,高卧水云宽。

晴奁试照影,卅载缁尘,扑雪鬓貂寒。

停花舣柳,任风波、不到鸥边。

指旧隐、峰围圆泖,寻梦落鱼天。翛然。

蒲帆卸了,浩荡莼乡,怅词仙归缓。

且捡点、笔床茶灶,笛谱琴编。

难抛夙昔经纶手,便忘机、尚理渔竿。

烟水暝,一声棹入芦滩。

渡江云·题夏闰枝天一检书图

〔近代〕金兆蕃

石渠书遍读,一麾江海,深拥五骅骝。

日湖春柳短,玉轴牙签,人在最高楼。

晁家新记,万琳琅、天假雕锼。

堂上有、敕题飞白,佳气五云浮。夷犹。

风漪萍散,雨陌花残,溯前尘回首。

何况是、长恩谶别,脉望萦愁。

痴龙憖舍琅嬛去,讶断鸿、雪化泥留。

空展画,沧桑剩泪难收。

渡江云·和子珍游十刹海韵

〔清代〕樊增祥

水边风日美,芳莲坠粉,都似晚霞红。

深深垂柳暗,浅绿明漪,闲系小筝篷。

鸳鸯隔浦,总双双、花底相逢。

无避处、扇光如雪,低障夕阳中。匆匆。

香车去也,小阁沈熏,有春人寻梦。

应自笑、软晴芳草,未试青骢。

汀洲纵有重来约,怕秋心、凉到芙蓉。

青鸟去,明珠还寄楼东。

渡江云·轻寒欺短袂

〔清代〕陈匪石

轻寒欺短袂,软红醉踏,断梦拟重温。

画楼天半起,燕去谁家,冷落旧巢痕。

柔波漾碧,载短楫、曾赋桃根。

归路遥,角声吹送,次第近黄昏。纷纷。

横云征雁,噪柳飞鸦,写凄凉不尽。

还暗惊、高梧金井,啼纬秋魂。

相思岁岁花争发,愿小山、丛桂留人。

筝柱换,歌声又软梁尘。

渡江云·吴淞江滨邓氏草堂题壁

〔近代〕陈方恪

残霞明远烧,海天暮合,去浪涌轻沤。

废堤循故垒,细路平沙,矮屋隐林邱。

寒潮自落,傍岸簇、渔火初收。

清露滴,野田风起,门外柳飕飕。牵愁。

游春鞭镫,贳酒旗亭,恁江南客久。

应遍识、辞巢零燕,泛水閒鸥。

相看剩有当时月,又几回、迟我淹留。

欹翠袖,谁家玉笛高楼。

渡江云·秋帆

〔清代〕易顺鼎

隋堤宫锦后,南朝无命,春影不生还。

送春元自苦,况送离人,更送送秋船。

空遮雁路,怎未将、别路都拦。

谁写出、杜陵诗意,白鹭上青天。愁边。

暝枫江馆,衰柳湖楼,过凉阴几片。

应错认、斜阳坠也,倦倚红栏。

一痕认取新来破,是伊家、望眼能穿。

归定准,东风吹到花前。

渡江云·咏桂

〔近代〕章钰

灵根生自直,金风玉露,特地酿天香。

岿然仙客号,月殿岧峣,手种记寒簧。

含贞吐烈,越高华、越见芬芳。

谁似君、婆娑云外,惯染御衣黄。吟商。

荷觞倦后,菊约联初,向岩阿延赏。

有阿师、吾无隐尔,指点当场。

小山剩有留人处,怕相逢、败兴吴刚。

馨逸甚,冬容看伴松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