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宋代〕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作品简介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通过描写新娘子的举止神态,表现一对青年夫妇的新婚生活。上片写新娘上妆,为了博得夫婿的欢心,她细心打扮自己,还故意问眉毛画得是否合时;下片写新娘刺绣的情形,细腻地刻画了她对夫婿的依恋之情和撒娇之态。全词采用民间小词习见的口语和白描手法,塑造出女主人公活泼轻灵的形象,反映了夫妻情意之深厚。

创作背景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词人早年参加“庆历新政”,但不久革新失败,革新派惨遭打击,流落东西,词人屡受贬谪,自谓“十年困风波,九死出槛阱”。晚年虽奉诏回京,恢复馆阁之职,但新政失败给他留下的精神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这首词从首句“画阁归来春又晚”推测,大约作于回京不久。

翻译注释

翻译

高耸的发髻似凤,泥金的发带闪光,刻有龙纹、形似手掌的玉梳,横插在发髻上。对镜仔细端详,挽着郎君亲昵问:“眉毛画得怎么样?”

她的纤手摆弄着笔管,长时间依偎在郎君身上,才起身试着描画刺绣的花样,白白耽搁了绣花的时光,笑着问郎君:“应该怎样写鸳鸯?”

注释

(1)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廿六字,三平韵。例用对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谓之“双调”。

(2)凤髻:状如凤凰的发型。

(3)金泥带:金色的彩带。

(4)龙纹玉掌梳:图案作龙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5)画眉深浅入时无:语出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入时无:赶得上时兴式样么?时髦么?

(6)等闲:轻易,随便。

(7)怎生:怎样。

(8)书:写。

全文拼音版

nán··fèngjīndài
fèngjīndàilóngwénzhǎngshūzǒuláichuāngxiàxiàoxiāngàidàohuàméishēnqiǎnshí
nòngwēirénjiǔmiáohuāshìshǒuchūděngxiánfángliǎoxiùgōngxiàowènyuānyāngliǎngzěnshēngshū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反对浮华文风。其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简洁流畅,诗词清新自然。主持编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官至参知政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提携后进如苏轼、曾巩等,对宋代文化影响深远。

欧阳修的诗

相关推荐

南歌子·感旧

〔宋代〕苏轼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南歌子·古戍

〔清代〕纳兰性德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南歌子·见说东园好

〔宋代〕苏轼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宋代〕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宋代〕秦观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南歌子·日出西山雨

〔宋代〕苏轼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且将新句琢琼英。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