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唐代〕柳宗元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作品简介

《净土堂》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组诗《巽公院五咏》中的第一首诗。此诗主要描写龙兴寺净土堂做佛事的情景。

翻译注释

翻译

人的结习从无开始,沦落沉溺穷尽了苦难之源。

轮回成为今世的人形时,才彻悟三种解脱的空门。

华堂中开辟一块洁净的地域,佛的图像清晰而且细微。

堂中焚烧清泠的檀香,诵唱着微妙的佛经。

我叩首拜谢唱经的法师,遥遥地忏悔在红尘中的昏聩。

注释

(1)净土:佛教谓庄严洁净、无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之极乐世界。此诗是组诗《巽公院五咏》的第一首。《巽公院五咏》包括五首小诗,都是写龙兴寺里的有关事物和景色。

(2)沦溺:论落沉没。

(3)苦:《佛地经》说:“逼恼身心名苦。”

(4)三室门:即三解脱门。《智度论》卷十九:“子三界中智慧不著,一切三界转为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又:“涅盘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行此法得解脱,到无余涅盘,以是故名解脱门。

(5)清泠:(líng零):泠,轻妙。

(6)歌法言:指诵唱佛经。

(7)稽首:旧时跪拜礼。头至手,而手至地。导师:《维摩诘经》注:“菩萨如来,通名导师。”佛、菩萨,唱导之师,皆可称导师。

(8)超遥:遥远貌。阮籍《请思赋》:“超遥茫渺,不能究其所在。”尘昏:左思《吴都赋》:“红尘昼昏。”

全文拼音版

xùngōngyuànyǒng··jìngtáng
jiéshǐlúnqióngyuán
liúxíngshìshǐsānkōngmén
huátángkāijìngxiànghuànqiěfán
qīnglěngfénzhòngxiāngwēimiàoyán
shǒukuìdǎoshīchāoyáoxièchénhūn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同列“唐宋八大家”。其文峭拔峻洁,寓言、山水游记尤佳,代表作《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揭露时弊,寄寓孤愤。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柳州,故又称“柳柳州”。诗亦清峻,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其哲学著作《天说》等体现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巽公院五咏·禅堂

〔唐代〕柳宗元

发地结菁茅,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芙蓉亭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