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江上送客

〔元代〕张翥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邪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作品简介

《踏莎行·芳草平沙》是元代词人张翥的一首婉约词。此词以春日离别为主题,上阕写江头送别之景,“无情桃叶江头渡”暗用王献之《桃叶歌》典故,点出离愁;下阕“薄劣东风,夭斜落絮”以飘零的柳絮喻人生漂泊,末句“春光已到销魂处”将情感推向高潮,写尽物是人非的怅惘。全词语言清丽,意境凄迷,既有宋词的婉约余韵,又带元代词特有的萧瑟感。

翻译注释

翻译

长满芳草的平坦沙岸,夕阳渐渐西沉,远处的树木笼罩在余晖之中。那无情的小船,就停靠在桃叶渡的江头。我喝得醉醺醺的,被人搀扶着登上了木兰舟,可这满心的愁绪却怎么也抛不掉,人终究还是离去了。

那轻薄又顽劣的东风,吹得柳絮胡乱飞舞。等到明天,我又该去哪里重新寻觅那曾经吹笙游玩的旧路呢?如今,只见那小楼空空荡荡,周围碧云悠悠,红花如雨般飘落。唉,这春光已经到了最让人黯然销魂的地步啦。

注释

(1)平沙:旷野。

(2)将:送。

全文拼音版

shāxíng··jiāngshàngsòng
fāngcǎopíngshāxiéyángyuǎnshùqíngtáojiāngtóuzuìláishànglánzhōujiāngchóujiāngrén
lièdōngfēngyāoxiéluòmíngzhāochóngchuīshēngyúnhóngxiǎolóukōngchūnguāngdàoxiāohúnchù

作者介绍

张翥(1287—1368),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张翥的诗

相关推荐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代〕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踏莎行·绝顶无云

〔近代〕王国维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踏莎行·祖席离歌

〔宋代〕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月华如水

〔清代〕纳兰性德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宋代〕辛弃疾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踏莎行·柳絮风轻

〔宋代〕谢逸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春阴院落帘垂地。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踏莎行·画鼓催春

〔宋代〕黄庭坚

画鼓催春,蛮歌走饷。雨前一焙谁争长。低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

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成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踏莎行·水绕孤村

〔近代〕吕碧城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