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拟张鸣善

〔元代〕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作品简介

《折桂令·拟张鸣善》是元代书文学家倪瓒创作的一首小令,收录于《全元散曲》。这首小令先以曾经强盛的秦汉为例,说明朝代的更替如自然变化,人力无奈;最后论今述志,指出那些作威作福的达官贵人们,根本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表达作者对世代兴亡、世事难说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企盼。全词比衬烘托,创造气氛,意境悲凉。

创作背景

倪瓒生活于元代末年,社会黑暗腐败,他一生抱定清贞绝俗的态度,攻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张鸣善大约稍早于倪瓒,也是一位有名的曲家,官至宣慰司令史,也有些耿性。倪瓒和张鸣善是有很多共通之趣的,倪瓒的《折桂令·拟张鸣善》这篇小令是唱和张鸣善的某篇作品而写的。

翻译注释

翻译

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的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我家案上堆的都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地长的都是薇蕨菜。

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有自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没法说。看茫茫天地间,竟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注释

(1)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2)拟:模拟,这里指唱和。张鸣善,元代后期散曲作家。

(3)陵阙:指帝王的坟墓。

(4)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5)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案:桌子。

(6)薇蕨:皆野生草本植物,可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首阳山,是一个崇尚气节的历史故事,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

(7)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

(8)刺谒:求见,拜访。刺:类似后世的名片。

全文拼音版

zhéguìlìng··zhāngmíngshàn
cǎomángmángqínhànlíngquèshìdàixìngwángquè便biànyuèyǐngyuánquēshānrénjiāduīànshūdāngchuāngsōngguìmǎnwēijué
hóuménshēnbáiyúnyuèdàoshìshìnánshuōtiānjiānjiànyīngxióngjiànháojié

作者介绍

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又尝变姓名为奚元朗,字玄瑛。无锡(今属江苏)人。自幼读书过目不忘。长事翰墨,诗曲俱佳,又善琴操,精音律,画尤有名,为元四大画家之一。家豪富,所居清閟阁,多藏书法名画秘籍。元末弃家业,泛舟五湖三泖闻,自称“懒瓒”“倪迂”。常随兴挥洒,偶流于市,人争贸之。著有《清閟阁集》。《新元史》《明史》有传。散曲今存小令十二首。

倪瓒的诗

相关推荐

折桂令·赠罗真真

〔元代〕乔吉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

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折桂令·芦沟晓月

〔元代〕鲜于必仁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

〔元代〕乔吉

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孤兔纷纭。半折残碑。空馀故址,总是黄尘。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海气长昏,啼鳺声干,天地无春。

折桂令·毗陵晚眺

〔元代〕乔吉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

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窗影灯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元代〕乔吉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折桂令·中秋

〔元代〕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折桂令·吴山秀

〔元代〕任昱

钱塘江上嵯峨,浓淡皆宜,态度偏多。泪雨溟濛,歌云缥缈,舞雪婆娑。

胜楚岫高堆翠螺,似张郎巧画青娥。消得吟哦,欲比西施,来问东坡。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元代〕张养浩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