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篇

〔两汉〕曹植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

武官诫田,讲旅统兵。

元龟袭吉,元光着明。

蚩尤跸路,风弭雨停。

乘舆启行,鸾鸣幽轧。

虎贲采骑,飞象珥鹖。

钟鼓铿锵,箫管嘈喝。

万骑齐镳,千乘等盖。

夷山填谷,平林涤薮。

张罗万里,尽其飞走。

趯趯狡兔,扬白跳翰。

猎以青骹,掩以修竿。

韩卢宋鹊,呈才骋足。

噬不尽绁,牵麋掎鹿。

魏氏发机,养基抚弦。

都卢寻高,搜索猴猨。

庆忌孟贲,蹈谷超峦。

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顿熊扼虎,蹴豹搏貙。

气有馀势,负象而趋。

获车既盈,日侧乐终。

罢役解徒,大飨离宫。

乱曰:

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

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

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

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

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馀。

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

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

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作品简介

《孟冬篇》是魏晋曹植所作的古文。

翻译注释

翻译

农历十月,肃杀之气锋利清寒。

武官文告百姓,要征兵集训。

用龟甲占卜时吉事相因,元光年间因此显明。

蚩尤出行肃清道旁,风雨也消弭停止。

登车开始行程,鸾凤鸣叫声声。

虎贲卫士众多。称为飞象的武臣插雉尾于冠左右以示武勇。

钟鼓之声响亮,萧管之乐喧闹。

万名骑士并驾,千驾战车齐驱。

夷平山峰,填满沟壑,摧毁林木,涤除野草污秽。

张开万里的罗网,将其间的飞禽走兽尽皆捕取。

那跳跃着的狡猾兔子,眼睛露白不屑地穿梭着。

用青骹来猎取它,行动前猎手先隐藏在长长的竹子上。

韩国与宋国的良犬凭着敏锐的嗅觉奔驰追踪。

被绳索牢牢束缚,为主人猎取麋鹿。

善射者魏氏张开了弓,神射养由基抚弄着弓弦。

擅长攀爬的都卢人登上高处,搜索猴猿。

猛士庆忌和孟贲,穿越过山谷峰峦。

瞪着双眼,怒气上涌使头髮直竖刺穿了头冠。

踩着熊,扼住老虎。追逐豹子,和貙搏斗。

做完这些还有馀力,扛着象快步行走。

狩猎的搜获十分丰盛,日头落下活动也要结束了。

让那些做事的人都放下手上的工作,在离宫大摆筵席。

曲子也要结尾,结尾的乐曲这样唱到:

圣明的主上来登上轻车,论功赏赐猎手。

死去的禽兽堆积好似小山,鲜血流成沟渠,

君主英明的诏示犒劳猎手。

主管膳食的官员准备宴席,传递军令的斥候运送酒浆。

宴席丰盛肉鱼无数,随鼓声举杯,随钟声干杯,众人兴致高昂。

割开网子放出幼麒麟,打开罩子放出小凤凰。

建立武功,威震边疆。

陛下欢乐长久,永远拥有天命。

注释

全文拼音版

mèngdōngpiān
mèngdōngshíyuèyīnqīng
guānjiètiánjiǎngtǒngbīng
yuánguīyuánguāngzhemíng
chīyóufēngtíng
chéngxíngluánmíngyōu
bēncǎifēixiàngěr
zhōngkēngqiāngxiāoguǎncáo
wànbiāoqiānchéngděnggài
shāntiánpínglínsǒu
zhāngluówànjǐnfēizǒu
jiǎoyángbáitiàohàn
lièqīngqiāoyǎnxiū竿gān
hánsòngquèchéngcáichěng
shìjǐnxièqiān鹿
wèishìyǎngxián
dōuxúngāosōusuǒhóuyuán
qìngmèngbēndǎochāoluán
zhāngjué穿chuānguān
dùnxióngèbàochū
yǒushìxiàngér
huòchēyíngzhōng
jiěxiǎnggōng
luànyuē
shènghuánglínfēixuānlùngōngxiàoliè
qínjīngliúxuèchénggōu
míngzhàoláoguāngōngyǒu
zǒuxíngjiǔchēròu
míngshāngjuézhōngjiào
juégāngzònglínchízhàochūfèngchú
shōugōngzàixiàowēilíngzhènguǐ
xiàzhǎnghuānyǒngshìtiān

作者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其诗赋辞采华茂,情感深挚,代表作《洛神赋》《七步诗》等展现非凡才情,被誉为“建安之杰”。早年受曹操宠爱,后因曹丕猜忌备受压制。诗以五言为主,开六朝绮丽文风先河,钟嵘《诗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之誉,足见其文学地位。

曹植的诗

相关推荐

孟冬寒气至

〔两汉〕佚名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孟子一则

〔先秦〕孟子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孟门山

〔南北朝〕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

《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孟母三迁

〔两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德传

〔宋代〕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孟子见梁襄王

〔先秦〕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母戒子

〔两汉〕韩婴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

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