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诗五首·其三

〔两汉〕王粲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翻译注释

翻译

随军千里去征战,讨伐那盘踞东南的孙权。

船船相并沿着大江而下,夜晚将至还未抵岸。

眼前太阳半落西山,林梢上尽是夕阳的余晖。

两岸的蟋蟀声此起彼落,江上的孤鸟翩翩飞翔。

征夫的心中有所思念,凄凄怆怆让我哀伤。

走下战船登上那高处的阵地,草叶上的夕露沾湿了衣衫。

回身赴帐上床休息,我心中的苦闷诉给何人。

既然自己已参加了战斗,怎么能时时挂念一己之私。

作战中随时献出生命,这种道理怎可违背!

注释

(1)遐:远。

(2)东南夷:此处指孙权。

(3)方舟:两船并行。

(4)顺广川:沿大江顺流而下。

(5)薄暮:傍晚。

(6)未安坻:没有安全靠岸,指船还在江中行驶。

(7)西山:西边的山。

(8)桑梓:是征途中所见的桑树和梓树。

(9)夹岸:河两岸。

(10)翩翩:飞翔的样子,含轻盈自如之意。

(11)多怀:思绪缠绕。

(12)恻怆:悲痛伤感。

(13)防:堤岸。

(14)回身:转身。

(15)服:从事。

(16)干戈:古代兵器,干指盾,戈指戟。干戈事,指战事。

(17)所私:指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18)即戎:用兵,交战。

(19)兹:这。

全文拼音版

cóngjūnshīshǒu··sān
cóngjūnzhēngxiátǎodōngnán
fāngzhōushùn广guǎngchuānbáowèiānchí
báibàn西shānsāngyǒuhuī
shuàijiāànmíngniǎopiānpiānfēi
zhēngxīnduō怀huáichuànglìngbēi
xiàchuándēnggāofángcǎozhān
huíshēnchuángqǐnchóudānggàoshuí
shēngànshìniànsuǒ
róngyǒushòumìngwéi

作者介绍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少有异才,长安之乱时避居荆州,后归曹操,任侍中。其诗赋俱佳,《七哀诗》写乱离之痛,开现实主义先声;《登楼赋》抒怀才不遇,为魏晋抒情小赋典范。精通数学,重订《九章算术》。刘勰赞其"七子之冠冕",曹丕谓"善于辞赋"。卒于征吴途中,明人辑有《王侍中集》,作为建安文学代表,其创作对六朝文学影响深远。

王粲的诗

相关推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南北朝〕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从军行

〔南北朝〕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唐代〕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从军行

〔隋代〕明馀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