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僓赠阎使臣

〔唐代〕王昌龄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

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

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作品简介

《为张僓赠阎使臣》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前两句引用和氏璧的典故,将自己的国家与楚国相比较,暗示了国家的命运。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进献谗言的厌恶。全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悲痛,以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家强盛的强烈愿望。

翻译注释

翻译

可怜的献玉人啊,整个楚国都为你悲哀。

泪水哭于了又哭出血泪,用什么来辨别玉的真伪!

所幸最终雕琢成器,才使得它重放光辉。

谗言嫉恨仍然使人害怕,才让美玉被弃如尘埃。

注释

(1)献玉人:《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厉王,厉王让玉匠检验,玉匠说是石头。厉王便削掉了楚人的左足。武王即位后和氏又献玉,武王也认为他是骗子,于是又削掉了他的右足。到文王即位的时候和氏抱着玉在楚山之下痛哭三日三夜,泪水哭干之后,哭出了血泪。文王听说后让玉匠雕刻他的玉璧并且以之为珍宝,把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2)疾:嫉妒,嫉恨。

全文拼音版

wèizhāngtuǐzèngyán使shǐchén
āiāixiànrénchǔguótóngbēixīn
jǐnxuèyóubiànzhēn
làichéngzuóhuì使shǐguānghuīxīn
yóuwèichánkǒuzhīāichén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为妻作生日寄意

〔唐代〕李郢

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金凤对翘双翡翠,蜀琴初上七丝弦。

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

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

为农

〔唐代〕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唐代〕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为学一首示子侄

〔清代〕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