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清代〕黄景仁

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纤云激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

声长声短鸡续呜,曙色冷光相激射。

作品简介

《秋夜》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述了秋天一场夜里的景色,采用双韵拗体七律的手法,突出了秋夜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愁苦悲凉的心情,同时又暗含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全诗格调清新俊逸。

创作背景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天,黄景仁仍在安徽学政朱筠的官署中。此时,他随着朱筠来到六安,于某夜心有所感,写作《秋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夜色苍茫之际,稀疏的梧桐树上笼罩着迷朦的烟雾,络纬的鸣声时断时续地啼叫着,大地上白露为霜,寒彻无边。

轻云飘荡,月亮已经慢慢沉向海中,满天的星宿闪烁着,阵阵的秋风在天际边吹拂。

在万籁俱寂的秋夜中,络纬的鸣声显得格外清晰,而这声音更是冲破静谧的夜空,回荡在亭台楼榭之间。

这时,公鸡时断时续的在报晓,微微的曙光与清冷的月光相互交融。

注释

(1)络纬:鸟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子夜:即《子夜歌》,为南朝时流行在江南的民间歌曲,曲调菱怨。

(3)冷光:月光。

全文拼音版

qiū
luòwěixiēshūyānhuábáiliángbiān
xiānyúndàngyuèchénhǎiliè宿luànyáofēngmǎntiān
shuírénshēngxúnshēngwǎnzhuǎnkōngtáixiè
shēngchángshēngduǎnshǔlěngguāngxiāngshè

作者介绍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

黄景仁的诗

相关推荐

秋怀

〔宋代〕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秋心三首·其三

〔清代〕龚自珍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秋雨叹三首·其二

〔唐代〕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秋风函谷应诏

〔唐代〕徐惠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秋宿湘江遇雨

〔五代〕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秋胡行

〔魏晋〕曹丕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

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

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秋宵怀湖上

〔清代〕高鼎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燐火啸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