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

〔明代〕唐伯虎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作品简介

《言志》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即唐伯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平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

创作背景

唐伯虎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考中解元,次年春天进京赶考,途中因参与泄题事件,被弘治皇帝革去功名,案情查实,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唐伯虎表示“士也可杀,不能再辱”,断然予以拒绝回家。唐伯虎回到家里,却遭到了家人的白眼、辱骂,为此唐伯虎与兄弟分家,使本就衰落的家境更为不堪,生计维艰。迫于无奈,唐伯虎只得出卖书画诗文来维持生计。于是在唐伯虎后半生二十余年时光,虽然功名未就,但自适的志趣,卖书画为生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人格的独立,故有感做《言志》此诗向世人言志。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来路不正的钱。

注释

(1)金丹:古代方士用黄金、丹砂等炼成的药物。

(2)坐禅:指佛家教徒静坐潜修领悟教义。

(3)商贾:经商。

(4)耕田:务农。

(5)写就青山:绘画。

(6)造孽钱:“造孽”本作“造业”,乃佛教用语,即要遭报应的作恶。“造孽钱”即来路不正的钱。

全文拼音版

yánzhì
liànjīndānzuòchánwéishānggēngtián
xiánláixiějiùqīngshānmài使shǐrénjiānzàonièqián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名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其画山水、人物、花鸟皆精,笔墨潇洒;诗文书画俱佳,风格狂放不羁,代表作《桃花庵歌》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传诵千古。晚年隐居桃花坞,以卖画为生,一生放浪形骸,是江南才子的典型代表。

唐伯虎的诗

相关推荐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宋代〕吴文英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清代〕蒋春霖

云气压虚栏,青失遥山,雨丝风絮一番番。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

华发已无端,何况花残?飞来蝴蝶又成团。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宋代〕苏轼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送终

〔唐代〕韦应物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四时读书乐·其三

〔宋代〕翁森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燕归梁·春愁

〔宋代〕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