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含羞倚醉不成歌

〔宋代〕张耒

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

作品简介

《少年游·含羞倚醉不成歌》是北宋文学家张耒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着力描写了一个温香红暖的环境,制造出一个感情的氛围,其中含情脉脉、多愁善感的美貌女子,筵席上歌别情郎;词的下片写出她敏感地意识到来日的孤独与忧伤,顿时心乱迷离。整首词采用离别前后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女子情意绵绵、神思惝恍的情态。

创作背景

据说张耒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元丰七年(1084年),当时他在开封南边的咸平做县丞,咸平古为通许镇现为通许县。赵德麟《侯鲭录》卷一:“张文潜初官通许,喜营妓刘淑女。”《少年游·含羞倚醉不成歌》这首词便是张耒写给刘淑女的。

翻译注释

翻译

酒上脸庞、羞容满面的女子,为情郎唱起了送别之歌。她斜倚身体,娇音断续。香罗掩面,半遮半躲。她倚着屏花,红烛映衬着泛起红霞的脸,借着微醉的酒意,如秋水盈盈般的眼中,暗送情意。

茫然而视,迷迷的眼中分不清是红是绿,愁思顿起,黯然神伤,蹙起双眉。欢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而分别的日子却又是那样漫长。春天又将随着情郎的离别而离开身边,这无端的愁绪怎么打发得了。

注释

(1)少年游: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晏殊《珠玉词》,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

(2)掩香罗:以罗袖遮面。

(3)偎:依傍。

(4)横波:犹秋波,含情脉脉的目光。

(5)看朱成碧:指心乱眼花,把红色看成绿色。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6)翻:反而。

(7)脉脉:含情貌。

(8)敛双蛾:皱眉。蛾:古代女子画眉如蚕蛾触须细长而曲。

(9)奈愁何:意即无计消愁。

全文拼音版

shǎoniányóu··hánxiūzuìchéng
hánxiūzuìchéngxiānshǒuyǎnxiāngluówēihuāyìngzhútōuchuánshēnjiǔhéng
kànzhūchéngxīnluànfānmàimàiliǎnshuāngéxiāngjiànshíbiéduōyòuchūnjǐnnàichóu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其诗受白居易、张籍影响,多写田园生活与民生疾苦,《劳歌》《夜坐》等作品平易晓畅。散文清新自然,与黄庭坚并称"晁张"。晚年寓居陈州,潜心著述。著有《柯山集》《宛丘集》等,虽在四学士中诗名稍逊,但其平实诗风在南宋陆游等诗人中产生共鸣,对宋诗通俗化发展有所贡献。

张耒的诗

相关推荐

少年游·重阳过后

〔宋代〕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少年游·并刀如水

〔宋代〕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少年游·垂杨门外

〔近代〕王国维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斜。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少年游·草

〔宋代〕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茵。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少年游·戏平甫

〔宋代〕姜夔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