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游春三首

〔宋代〕欧阳修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其一】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郁郁葱葱的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处飞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我就迷醉在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

【其二】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头上是暖暖的阳光和淡淡的云朵,脚底青草茂盛主动牵惹游人的衣襟,柳絮纷飞洒落在身上。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其三】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注释

(1)太守:汉代一郡的地方长官称太守,唐称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称,宋朝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为知州。诗里称为太守,乃借用汉唐称谓。

(2)篮舆:是竹轿。

(3)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4)长郊:广阔的郊野。

(5)无涯:无边际。

(6)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丰乐亭游春三首拼音版

fēngtíngyóuchūnsānshǒu
绿shùjiāojiāshānniǎoqíngfēngdàngyàngluòhuāfēi
niǎohuātàishǒuzuìmíngjiǔxǐngchūnguī
èr
chūnyúndàndànhuīhuīcǎoxíngjīn
xíngdàotíng西féngtàishǒulánmǐngdīngchāhuāguī
sān
hóngshùqīngshānxiéchángjiāocǎo绿
yóurénguǎnchūnjiānglǎoláiwǎngtíngqiánluòhuā

作品简介

《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香,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第二首诗前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后两句借太守插花醇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第三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这三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抒情含意深厚,情致缠绵,余音袅袅。

创作背景

丰乐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时在庆历六年(1046年)。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次年三月欧阳修为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创作了这三首诗。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反对浮华文风。其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简洁流畅,诗词清新自然。主持编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官至参知政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提携后进如苏轼、曾巩等,对宋代文化影响深远。欧阳修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田家三首·其一

〔唐代〕柳宗元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蝶恋花·秋思

〔宋代〕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水调歌头·游览

〔宋代〕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南乡子·落花

〔明代〕柳如是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七谏·初放

〔两汉〕东方朔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涩兮,又无强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流水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块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越巫

〔明代〕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

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棘刺雕猴

〔先秦〕韩非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

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

王曰:“善。”

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

曰:“以削。”

王曰:“吾欲观见之。”

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浮世

〔宋代〕陆游

浮世如流水,滔滔日夜东。

百年均梦寐,万古一虚空。

青鸟来云外,铜驼卧棘中。

相逢惟痛饮,令我忆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