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王逢原三首》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组诗是悼念故友王令之作。第二首回忆王令生前与作者一起读书饮酒,充满豪情逸兴,死后却是墓冢荒凉,不复往日欢乐。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王令字逢原,是北宋中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生活贫困却不愿仕进。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由舒州通判任满入京,路过高邮(今属江苏),当时在高邮等地讲学的王令献《南山之田赠王介甫》诗求见。王安石深为他的才华和品行所感动,遂与他结交。之后,王安石又将妻妹嫁与王令,并为他四方延誉,使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得以广为流传。然而,王令英年不永,嘉祐四年(1059)六月就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早逝。王安石为此深感悲痛和惋惜,先后写了挽辞和墓志铭,寄托自己的哀思。嘉祐五年(1060)秋,王安石又写下了《思王逢原三首》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今年是你去世的次年,秋风再次吹起,想来你坟上的野草也纷乱地长起来了。
你英年早逝,优秀的人才未能为今世所用。精妙的言论也只有老朋友才知道。
你住在鄱阳时,北面的庐山对着你的书桌,东来的湓水好像直流入你的酒杯,可以举起喝下。
可怜这些随你的离去,紧接着就告一段落。我再也不可能如当初一般,重拾与你交往的快乐。
注释
(1)蓬蒿:两种野草,多生荒野坟地中。
(2)纷披:散乱的样子。
(3)冢:坟墓。
(4)秋风又一吹:王令死于嘉祐四年(1059)六月,至嘉祐五年(1060)秋,经过两个秋天,故云。
(5)平世:旧指太平之世,这里泛指当世。
(6)微言:含义精妙的言论。
(7)故人:老友,作者自指。
(8)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回忆王令生前在鄱阳时的情景。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提点江东刑狱,官署在鄱阳,王令当时赴湖北蕲春娶妇,曾在鄱阳停留,故《寄束伯仁》诗有“匡庐留滞得徘徊”之句。庐山,在江西北部,北滨长江,南临鄱阳。推窗可望,故曰“当书案”。湓水,亦名湓江,源出江西瑞昌西南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市西北入长江,饮宴中江水可挹,故曰“入酒卮”。酒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9)陈迹:旧事。
(10)随手:随着,紧接着。
(11)无复:不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安石的诗
相关推荐
思王逢原三首·其三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思佳客·癸卯除夜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思帝乡·花花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思归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思越人·翠屏欹
翠屏欹,银烛背,漏残清夜迢迢。双带绣窠盘锦荐,泪侵花暗香消。
珊瑚枕腻鸦鬟乱,玉纤慵整云散。苦是适来新梦见,离肠怎不千断?
思帝乡·云髻坠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思母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思越人·渚莲枯
渚莲枯,宫树老,长洲废苑萧条。想象玉人空处所,月明独上溪桥。
经春初败秋风起,红兰绿蕙愁死。一片风流伤心地,魂销目断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