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贫士七首·其三

〔魏晋〕陶渊明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作品简介

《咏贫士七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七首诗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第三首诗歌咏古代贫士荣启期和原宪的安贫乐道,表现了诗人安于贫居、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咏贫士七首》是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当作于南朝宋元嘉三年(426)陶渊明拒受江州刺史檀道济所馈粮肉前后,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荣曳老年绳作带,依然欢乐把琴弹。

子思脚下鞋开绽,商颂清扬歌唱欢。

虞舜清平离我远,世间贫士常出现。

衣衫破烂不遮体,野菜汤中无米添。

谁不想穿轻暖裘?得非正道我不羡。

子贡徒然善巧辩,无人理解我心愿。

注释

(1)荣叟老带索:荣叟:指荣启期,春秋时隐士。叟,对老人的称呼。老:年老。带索:以绳索为衣带。

(2)原生纳决履:原生:指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原宪清静守节,贫而乐道。纳:穿。决履:坏裂的鞋子。

(3)清歌:清新、清亮的歌曲。

(4)商音:曲名,指原宪所唱的《商颂》之曲。

(5)重华:重华:虞舜名。相传尧舜时代,圣人治世,天下太平,无贫穷之人。去:离。

(6)相寻:相继,不断。

(7)弊襟:破衣。襟,上衣前襟,代指衣服。

(8)藜羹:野菜汤。藜:植物名。一年生草本,亦称“灰菜”,嫩叶可食。

(9)斟:“糂”(sān)的借用字,以米和羹。

(10)袭轻裘:袭:衣上加衣,即穿、披。轻裘:轻暖的毛皮衣。

(11)苟得:不义而得,非正道的获取。《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赐:即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13)徒能辨:徒:徒然,只会。能辩:善于巧辩。

(14)乃不见吾心:意谓自己隐居不仕的决心是不可以为劝说所动摇的。

全文拼音版

yǒngpínshìshǒu··sān
róngsǒulǎodàisuǒxīnránfāngdànqín
yuánshēngjuéqīngchàngshāngyīn
zhònghuájiǔpínshìshìxiāngxún
jīnyǎnzhǒugēngchángzhēn
wàngqīngqiúgǒufēisuǒqīn
néngbiànnǎijiànxīn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咏桂

〔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咏竹

〔南北朝〕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咏怀诗

〔魏晋〕史宗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咏史八首·其七

〔魏晋〕左思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咏雪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雨·其二

〔唐代〕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咏红梅花得花字

〔清代〕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