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品简介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是盛唐边塞诗的扛鼎之作,以七言歌行体展现战争全景。诗从"汉家烟尘在东北"的出征写起,经"战士军前半死生"的惨烈,至"铁衣远戍辛勤久"的征人哀怨,最终以"至今犹忆李将军"的慨叹作结。全诗笔力雄健,对比鲜明,将沙场激战、军中苦乐、征夫思妇等多重场景熔于一炉,突破了传统边塞诗的单一视角,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第一绝唱"。

创作背景

《燕歌行》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高适35岁漫游燕赵时。序言明示为感戍边将领张守珪军中事而作,实糅合诗人多年边塞见闻。时值唐玄宗开边政策鼎盛期,诗中"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尖锐揭露,既批判军中腐败,又暗讽朝廷穷兵黩武。作品诞生于盛唐由盛转衰前夕,其现实批判性标志着边塞诗的思想深化。

翻译注释

翻译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鬭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鬭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

(1)汉家:借指唐朝。

(2)烟尘:战地的烽烟和飞尘,此指战争警报。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

(3)残贼:凶残的敌人。

(4)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5)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摐金,敲锣。

(6)榆关:山海关。

(7)逶迤:曲折行进貌。

(8)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9)尉:武官,官阶次于将军。

(10)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11)瀚海:大沙漠。

(12)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此指敌酋。

(13)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

(14)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15)凭陵:逼压、凭信威力侵凌别人。

(16)穷秋:深秋。

(17)腓:病,枯萎。一作「衰」。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18)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一写主帅受皇恩而轻敌;一写战士拼死苦战也未能冲破敌人的包围。常:一作「恒」。

(19)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寒光照铁衣」。

(20)玉箸:即玉筯、玉筷,白色的筷子,借喻眼泪,這里指思妇的泪水如注。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

(21)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故云。沈佺期《独不见》:「丹凤城南秋夜长。」

(22)蓟北:蓟州、幽州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地区。此泛指东北战场。

(23)边庭飘飖:指形势动荡、险恶。一作「边风飘飘」。

(24)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25)更何有:一作「何所有」,更加荒凉不毛。

(26)三时:早、午、晚。一作「三日」。

(27)阵云:战云。

(28)寒声:一作「寒风」。

(29)刁斗:古代军中煮饭用的铜锅,夜里可用作巡更敲击报时的铜器。

(30)血纷纷:一作「雪纷纷」、一作「徒纷纷」。

(31)李将军:指李广。善用兵,爱惜士卒,守右北平,匈奴畏之不敢南侵,称为飞将军。事见《史记·李将军传》。

全文拼音版

yānxíngbìng
hànjiāyānchénzàidōngběihànjiàngjiācánzéi
nánérběnzhònghéngxíngtiānzifēichángyán
chuāngjīnxiàguānjīngpèiwēijiéshíjiān
xiàowèishūfēihànhǎichánlièhuǒzhàolángshān
shānchuānxiāotiáobiānpínglíngfēng
zhànshìjūnqiánbànshēngměirénzhàngxiàyóu
qióngqiūsàicǎoféichéngluòdòubīng
shēndāngēnhéngqīngjìnguānshānwèijiěwéi
tiěyuǎnshùxīnqínjiǔzhùyīngbiéhòu
shàochéngnánduànchángzhēngrénběikōnghuíshǒu
biāntíngpiāoyáojuécāngmánggèngyǒu
shāsānshízuòzhènyúnhánshēngchuándiāodǒu
xiāngkànbáirènxuèfēnfēnjiécóngláixūn
jūnjiànshāchǎngzhēngzhànzhìjīnyóujiāngjūn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客至

〔唐代〕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涉江采芙蓉

〔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