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列我曹。
西秦和北赵都自恃强大、互不相让,池边摆下宴席,我们这些人都列席其中。
何事君王亲击缶,相如有剑可吹毛。
可为什么秦王要亲自敲击瓦缶呢?要知道,蔺相如可有能吹断毛发的利剑足以应对这种局面。
注释
(1)池上张筵列我曹:指公元前279年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渑池之会。
(2)君王:指秦昭襄王嬴稷。
(3)击缶:指渑池会上蔺相如胁迫秦昭王给赵王击缶的故事。
(4)相如:指赵国大臣蔺相如。
(5)有剑可吹毛:吹毛断发,形容宝剑的锋利。
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列我曹。
何事君王亲击缶,相如有剑可吹毛。
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列我曹。
西秦和北赵都自恃强大、互不相让,池边摆下宴席,我们这些人都列席其中。
何事君王亲击缶,相如有剑可吹毛。
可为什么秦王要亲自敲击瓦缶呢?要知道,蔺相如可有能吹断毛发的利剑足以应对这种局面。
(1)池上张筵列我曹:指公元前279年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渑池之会。
(2)君王:指秦昭襄王嬴稷。
(3)击缶:指渑池会上蔺相如胁迫秦昭王给赵王击缶的故事。
(4)相如:指赵国大臣蔺相如。
(5)有剑可吹毛:吹毛断发,形容宝剑的锋利。
《渑池》是唐代诗人汪遵的一首咏史七绝。此诗以渑池会为叙事背景,首句“西秦北赵各称高”以方位对举勾勒战国格局,“各称高”三字点明秦赵争强的历史态势;次句“池上张筵列我曹”将镜头聚焦渑池宴席,“我曹”的代入式表述打破时空隔阂。后两句“何事君王亲击缶”暗用蔺相如逼秦王击缶典故,“相如有剑可吹毛”以夸张笔法写蔺相如佩剑之锋,在“君王击缶”的屈辱与“相如剑芒”的威慑间,揭示外交斗争中智慧胜于武力的历史启示。全诗语言犀利,史识超卓,在晚唐咏史诗中独具批判锋芒。
《渑池》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约公元9世纪后期),汪遵作为寒门诗人,其咏史诗常借古讽今。诗中“吹毛剑”典出《碧血剑》“吹毛立断”,实指蔺相如的外交智慧如利剑般锋利;“君王击缶”事件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诗人借此暗讽晚唐君主在藩镇面前的软弱。与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假设历史不同,汪诗更注重历史关节点的力量对比,这种将史学洞察诗化的写法,既受胡曾《咏史诗》影响,也反映晚唐士人对中央权威沦落的集体焦虑。
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
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
桃绥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
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扶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马嘶芳草远,高楼帘半卷。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 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细泉深处落,夜久渐闻声。
独起出门听,欲寻当涧行。
还疑隔林远,复畏有风生。
月下长来此,无人亦到明。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可娱。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