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是宋代诗人王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采用对比手法,通过枣花结果、桑叶吐丝的实际功用,反衬牡丹虽花朵硕大艳丽却无实用价值的特性。前两句以“枣花至小”“桑叶虽柔”起兴,赞美微小之物亦能结实、吐丝,贡献于世;后两句笔锋一转,以“堪笑”讽刺牡丹空有华美外表(“如斗大”),既不能结果亦不能产丝,最终徒留空枝。全诗语言质朴,借物喻理,表达了宋代士人注重实用、反对虚浮的价值观,对当时社会追逐奢华之风具有批判意义。
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
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注释
(1)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2)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3)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咏牡丹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咏牡丹
云罩觚棱斗影寒,一丛香压玉栏干。
东皇用意交裁剪,留待君王驻跸看。
贺新郎·咏牡丹
晓雾须收霁。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雪炼作冰冰作水。十朵未开三四。又加以、风禁雨制。□是东吴春色盛,尽移根、换叶分黄紫。所贵者,称姚魏。
其间一种尤姝丽。似佳人、素罗裙在,碧罗衫底。中有一花边两蕊。恰似妆成小字。看不足、如何可比。白玉杯将青玉绿,据晴香、暖艳还如此。微笑道,有些是。
咏牡丹
绣幄拥花王,秾姿斗艳阳。
枝枝承日彩,片片引天香。
托植依馀地,含清逐后行。
独怜春殿里,歌舞侍瑶觞。
虞美人·咏牡丹
空明一朵扬州白,红紫无□色。是谁唤作水晶球,惹起高烧银烛、上元愁。
去年一捧飞来雪,不似渠千叶。狂风一蹴过秋千,憔悴玉人和泪、望婵娟。
念奴娇·咏牡丹
洛阳地脉,是谁人、缩到海涯天角。绿树成阴芳雾底,得见当年台阁。园杏贵客,海棠姬侍,拥入青油幕。人间那有,风流天上标格。
如困如懒如羞,夜来应梦入,西瑶仙宅。为你闲风轻过去,□□不教妨却。娇不能行,笑还无语,惟把香狼藉。花花听取,年年无负春约。
咏牡丹
看花曾醉上林春,梦里光阴记不真。
今日穷途头似雪,好花都属少年人。
咏牡丹
笑倚东风十二阑,沉香亭畔试春寒。
笛声吹送清平调,长奉君王万岁欢。
解语花·咏牡丹
繁华独占,艳色无双,桃李春光贱。玉人情倦。
东风里、锦帐半遮娇面。红深翠浅。
似剪碎、断霞千片。应算来、倾国倾城,会向瑶台见。
不放蜂偷蝶恋。倚新妆无语,浑是娇懒。惜春将半。
销魂处、别有背人深愿。华年似箭。
但岁岁、花时常健。休负他、酒满金樽,更画屏深院。
咏牡丹
酣艳枝枝五色妆,难将兰麝与论量。
欲留春住舒奇彩,独擅娇多领众芳。
天女霞冠簪宝髻,仙姝玉佩曳霓裳。
琼浆饮罢瑶池宴,双颊潮红腻粉光。